《詩經-秦風-采薇》云:采薇采薇,薇亦作(發芽)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已經歲暮了)。靡室靡家,玁狁(北方蠻族)之故。不遑啟居(無暇安居),玁狁之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首詩太長了,所以這里只是引用六段里的首尾兩段)
這首詩呢,描畫了秦國軍人抗擊北方蠻族的許多戰場與生活的細節,比如采薇為食、軍容嚴整(駕彼四牡,四牡骙骙)、一月三捷、念家之情,這實在是既有高度的文學價值,又有高度的史學價值。
但是,這里采薇的薇是什么意思呢?
薇就是野豌豆。
根據《說文解字注》的記載:
陸璣詩疏曰:薇、山菜也。莖葉皆似小豆(紅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豆科植物的葉子)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園種之。以供宗廟祭祀。
項安世曰:薇、今之野豌豆也。蜀人謂之大巢菜。按今四川人掐豌豆嫩梢食之。謂之豌豆顛顛。
那么,野豌豆有何典型特點呢?
1、具有匍匐的根莖,地上株高0.3~1米,不分枝。
2、具有豆科典型的羽狀復葉-小葉排成羽毛狀。
3、總狀花序,常有小花2~4朵。小花常見紫色、紫紅色。
4、扁形的莢果,長2~4厘米。
好了,現在你會辨識野豌豆了嗎?再去讀一遍《采薇》,你會更有感覺哦。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