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這部電影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
口碑8.7分,票房10億美金,恐怕沒有什么能夠比這樣的數(shù)據(jù)成績更有說服力的了。
《小丑》作為DC漫改的一部反派為主角的單人電影,達(dá)到這樣的成績,已經(jīng)成為了漫改史上的最成功的一部反派主角電影。它不同于以往超級英雄的商業(yè)化電影風(fēng)格,這部《小丑》沒有太多討好觀眾的商業(yè)性,它拋開了一切的商業(yè)娛樂元素,僅僅是在認(rèn)真的講一個故事,講一個精神病患者從發(fā)病到自我救贖的一個過程。

《小丑》是一部值得反思和令人思考的電影,我們能從這部電影中看到大多數(shù)人的影子,這也是《小丑》這部電影能夠引發(fā)人共鳴的原因。濃縮的一部電影,放大看就是整個社會的影子,我們對《小丑》的反思和理解,將會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學(xué)會如何與這個世界交流,與陌生人交流。
01《小丑》中的人生哲理
《小丑》這部電影,雖然是以一個因為小時候腦部受傷患有神經(jīng)問題的成年人為主角,講述其壓抑、扼住喉嚨般艱難的生活,但是正是這種新奇的角度,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看法和感悟。
學(xué)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能夠使一個人變得睿智。
《小丑》就是以一個“對方”角度為立場,講述故事發(fā)展的一部電影。它讓我們見識到一個患有笑癥的人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在大街上忍不住發(fā)笑會引來陌生人的冷眼嘲諷,在地鐵上突然的笑聲會引來成年男子的圍毆,甚至獨自在家的時候悲傷的情緒一旦涌上來,卻又忍不住發(fā)笑,這個時候會笑到窒息般痛苦。

亞瑟說,他的母親經(jīng)常告訴他,要微笑地面對這個世界,因為這樣是有意義的。他也曾經(jīng)這樣做過,他會在公交車上和小孩子交流,逗他開心;他會在大街上扮演小丑逗路人開心;他也會在別人不開心的時候說聲“I am sorry”。但是他卻沒有得到相應(yīng)的回饋,他得到的是公交車上男孩媽媽的一句“請不要繼續(xù)騷擾我的孩子”,他得到的是被大街上的小混混們搶走廣告牌并且無情的痛扁一頓,他得到的是一群地鐵上的年輕人把他圍毆在地。
亞瑟做錯了嗎?他沒有。
他只是沒有被這個社會接納,不被這個社會待見。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電影中亞瑟登上莫瑞秀,被莫瑞激怒后說的那句話?
當(dāng)你惹毛一個被社會當(dāng)成遺棄,被當(dāng)成垃圾,精神有毛病的邊緣人會怎樣?我告訴你會怎樣,你會自食其果。
沒錯,亞瑟就是那個不被社會接納的邊緣人。他對這個世界施以善意,但是這個世界卻對他回應(yīng)惡意。他掙扎的活在社會的邊緣,被社會體制拋棄,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我想這種痛苦大家如果不看這部電影,應(yīng)該很難體會到吧?

這部電影其實能夠讓我們明白很多人生哲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亞瑟媽媽對他說的那句話的意思,請用善意對待世界。
我們看到了亞瑟在剛開始的時候一直都是以善意對待世界,他雖然每天會受到一些陌生人的欺負(fù)和打壓,但是他從來沒有打回去,也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的希望。他一直相信他媽媽說的話,微笑的面對世界,用善意對待這個世界。
02請用善意對待陌生人和這個世界?
電影中的亞瑟,為什么沒有堅持到最后?
是他后悔了嗎?沒有。
即使到最后,亞瑟仍然在訴說著自己對待這個世界的善意,他的筆記本上有一句臺詞,“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
I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Sense Than My Life.
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左手是希望,右手是絕望。希望是他仍然在苦苦尋找哥譚市這座面臨崩潰的城市中那一絲善意和溫暖,絕望是他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以及其他陌生人對自己態(tài)度的絕望。

?那么,到底是誰讓亞瑟成為了“邊緣人”,逼他走上了絕路?
是哥譚市的普通市民們,是他們的惡意。
亞瑟身邊的所有人,仿佛都對他這樣奇怪的邊緣人有著歧視一般,他們對待亞瑟這樣的人不會抱有善意,他們歧視這樣的人,把這樣的人看成掉進(jìn)陰溝的野狗,對他們進(jìn)行毆打謾罵。為什么要用善意對待這個世界?我們難道不可以像他們一樣,做一個這樣偽善的普通市民嗎?
我們對待陌生人如果抱有著怨天尤人的惡意,可能會一時爽快,但是我們卻未曾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過問題。當(dāng)你被一個陌生人破口大罵會怎樣?你會不會傷心、會不會落寞、會不會感覺到悲傷,會不會有一種人格被踩在地上無情蹂躪的感覺?
你可能體會不到,但是你看亞瑟,他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
他不就是這樣被折磨、被欺負(fù)、被毆打,一步步從一個堅信善良的人變成了一個混跡街頭的惡魔的嗎?
所以說,我們應(yīng)該也用善意去對待這個世界。我們未曾體會到過自己一句隨口說出的話,可能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或許你一句不經(jīng)意的玩笑,就會讓別人的心靈遭受巨大的打擊。當(dāng)我們無法衡量這種傷害時,請停止這種傷害。

03對“善意”的感悟
用善意對待世界,我們會收獲同樣的善意。
《小丑》中亞瑟即使到最后,成為了一個被視為魔王的小丑以后,他仍然在堅持的說服他人,要這個世界接納他。他仍然在苦苦的追尋那一絲善意和溫暖的曙光出現(xiàn)。他說他覺得托馬斯韋恩那樣的人從來都不會在乎一個像他那樣的人的死活,任何人都不會在乎他的死活。哥譚市仿佛就是這么陰暗,看不到一絲希望。

但當(dāng)他最后站在崩潰的哥譚市的夜色中時,他終于得到了這個世界的回應(yīng)。
他看到了那么多善良的人,與他為伍。他看到了有人會把他當(dāng)成焦點,他終于哎哥譚市的陰溝里找到了自己合理的生存空間,他終于在哥譚市獲得了一席之地。他的善意,最后得到了同樣的善意的回應(yīng)。
暴亂的城市夜色中,那群舉起自由和勇敢的火把的人們,雖然在大肆破壞著崩塌的城市,卻不忍心對亞瑟傷其一分。亞瑟就如同撒旦,蝙蝠俠就如同哥譚市的上帝。在圣經(jīng)中,上帝為了維護(hù)世界和平,殺了2038344人,而惡魔撒旦卻只殺了10個人。或許,撒旦比上帝更加善良吧。
當(dāng)然,這個意思不是說,邪惡比正義更善良。只是說,有時候我們眼見的正義未必是正義,我們看到的邪惡也可能只是表象??辞迨挛锏谋举|(zhì),我們才能辨別清楚,誰是真正的惡魔,誰是真正的天使。
請用善意對待陌生人和這個世界,擁抱善意,我們才會得到真誠的回饋。
我相信,最好的鑒別邪惡和正義的方法不是靠一雙慧眼,而是靠我們用真誠的善意去交流獲得的。

所以,請用善意對待陌生人和這個世界吧!
只要人人都獻(xiàn)出一點愛,
終有一天,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免責(zé)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