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羅斯王公即位時,蒙古人要指定羅斯大主教或委派汗的全權代理人主持即位儀式。立為王公的人,須受蒙古人委派的八思哈(總督)監(jiān)督。蒙古人派出的官員行政,不受羅斯大公指揮,只向蒙古可汗負責。)
蒙古統(tǒng)治者向羅斯各公國按人口征收什一稅和商稅,俄羅斯人須為蒙古人服勞役以及進獻貢賦。
別兒哥可汗和忙哥帖木兒可汗在位時,曾在羅斯公國進行過兩次人口登記,以此確定賦稅、徭役和納貢的數(shù)量。除了貢賦外,還要為蒙古汗庭提供車輛、飼料,服驛役和兵役等。但是,僧侶可以免納貢賦、不服勞役。
在組織上,俄羅斯人以十戶家庭編為基本村社單位,每一村社要提供該單位人數(shù)的兵力和稅款,要出十人為蒙古服勞役。
蒙古時期,東俄地區(qū)進行了兩次人口普查;一次發(fā)生在1258-1259年;一次發(fā)生在1274-1275年。普查結果:東俄地區(qū)有27萬戶,西俄地區(qū)有16萬戶,全俄共即43萬戶。
在別兒哥汗時代以后,蒙古人依靠伊斯蘭商人與猶太商人實行包稅制度。
第一位包稅長是一位改宗伊斯蘭教的俄羅斯猶太人,名叫伊佐希馬。后來改為使用八思哈,再后來由一位弗拉基米爾大公征稅。
稅收分農(nóng)村和城市兩種,有實物稅和貨幣稅,可汗有權征收臨時稅。稅率是十分之一。有三種稅吏:書記、農(nóng)村征稅員、城市征稅員,也是八思哈。

在1330年代,有三萬俄羅斯人在元帝國境內(nèi)服役,元帝國中有阿蘭人(伊朗人)與欽察人軍團。
俄羅斯地區(qū)的主體民族包括俄羅斯人、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切爾克斯人、哥特人、克里米亞希人、克里米亞哥特人和其他人,只要他們順服韃靼蒙古人,這些附庸永遠不會并入汗國。
1472年,莫斯科大公國抗稅,阿合馬可汗率兵征討,結果失敗,蒙古人失去了控制。
1480年阿合馬再次發(fā)兵征討,結果再次失敗,最終阿合馬死于蒙古人之間的內(nèi)亂。此后莫斯科大公國擺脫了蒙古人的統(tǒng)治。此時,距術赤建立汗國已有二百六十年的歷史。
1547年,莫斯科大公國正式改名俄羅斯沙皇國,伊凡四世加冕為俄羅斯沙皇。
1550年代,沙皇俄國先后攻打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三個汗國。
其中,克里米亞汗國壽命最長,它一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依附國。
1783年法國大革命前,利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奧地利帝國發(fā)生戰(zhàn)爭無暇東顧,沙俄兼并了克里米亞。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