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就是人們長期形成的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這種感情是和人們的共同利益密切聯系,具有深運的歷史根源。人類在社會早期,隨著定居和鄉土生活的發展,自然產生一種熱愛鄉土和家鄉親人的眷戀之情。隨著民族和國家的形成,這種感情便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維護本民族、國家尊嚴和利益的思想意識和感情。任何一個階級、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人,都是在歷史上長期形成的、按照地域劃分為國家的條件下生活和工作。祖國就像生他、育他、養他、教他的母親一樣。
在世世代代相處中,人們對祖國產生了一種深愛之情。這種感情如表現在道德上、意識形態上,就是愛國主義。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這種感情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語言文化、科學技術和祖國歷史優良傳統。表現為對自己的祖國的獨立富強而獻身的奮斗精神。
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它對我國歷史的發展過程,產生巨大影響。
戰國時期,楚國屈原,為奸臣嫉恨,遭讒罷官,流放湘湖,歷盡顛沛流離,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他懷著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心情,寫下許多愛國詩篇。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致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受命于民族危亡之時,毀家抒難,奮力抗擊蒙古進犯,兵敗被俘,寧死不屈,誓不投降。在獄4年,受盡苦難與折磨,寫下充滿愛國的千古絕唱《正氣歌》。
明朝愛國將領戚繼光,抵抗倭寇,保衛海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還有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他們在中華民族反抗外敵侵略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在廣東禁煙運動和抗英斗爭中,表現了高度的民族氣節。在受到投降派陷害打擊,發配新疆充軍,路過西安時,還賦詩述懷,表達愛國思想:"苛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新疆,他仍大聲疾呼,變革圖強,挽救時局,又提出防備沙皇俄國的入侵。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為了推翻封建帝制,拯救中華,畢生奮斗。他"精誠無聞,百折不回,滿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窮途之困苦所不能撓,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
縱觀中國人民愛國主義傳統的發展,不管封建地主和資產階級中,都不乏志士仁人,由于種種不同原因,在破家失國、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冒死犯難,同人民大眾一起,共同反抗外來侵略和壓迫,表現出十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不愧為民族英杰,書不勝書。象前邊所列舉的許多愛國主義杰出人物那樣。但由于各自階級的、歷史的局限性,因而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行為都不能不帶有片面性、狹隘性和不徹底性。從整個剝削階級的本性來看,由于狹隘的階級私利,不但決定了他們愛國主義的局限性,而且往往同妥協、投降和賣國相聯系。每當外來侵略威脅到他們利益時,他們會起來反對侵略,"保衛祖國",但當本國人民勇猛參加到反侵略行列,并威脅其利益和統治時,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就會背信棄義,出賣祖國利益,成為外來侵略者的幫兇和走狗,共同鎮壓人民群眾。
我國近現代史上,從慈禧太后到袁世凱,再到蔣介石,都是如此。慈禧太后看到清王朝的政權受到列強侵略者的威脅,曾經企圖利用義和團的力量向帝國主義作戰。但當他們感到義和團的威脅比帝國主義還厲害時,于是一反過去"反帝滅洋",轉而與侵略者相勾結,血腥鎮壓義和團。地主資產階級的"攘外必先安內"、"寧贈友邦,勿予家奴"的賣國邏輯,正是歷史上多少忠義烈士抱恨終天,殉難死節,構成一幕幕愛國悲劇的一個重要淵源。事實表明,沒有共同的革命綱領,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群眾,特別缺乏堅強的政黨領導,這樣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可能得到正確的引導、發揮和充分發揚,每次愛國行動,都往往半途夭折,慘遭扼殺和失敗,稱為不徹底的愛國主義。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愛國主義得到了最集中、最光輝的體現和重大發展,毛主席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正確地解決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同一切愛國人士一道,浴血奮斗二十八年,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打退了帝國主義侵略,挫敗了霸權主義的挑釁,維護了祖國的獨立和安全,實現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大團結,徹底改變了舊時代祖國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悲慘狀況,完成了近代中國許多愛國志士所未能完成的事業。這是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它有科學的理論基礎,有豐富的具體內容,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它代表了人民利益,民族的愿望和祖國未來,因而是中國歷史上最徹底的愛國主義。
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主要表現和核心就是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首先,要求我們把個人命運同社會主義祖國命運聯系起來,積級參加祖國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斗爭。祖國的利益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并同每個社會成員直接聯系在一起。祖國的生存和發展是一切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有著血肉一般緊密不可分割的聯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一個真正愛國的中國人,都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同患難和共分憂,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努力奮斗。要把對祖國的熱愛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各行各業的不同崗位上,努力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工作,為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和一切。
其次,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常處于世界文明前列,直到公元十五世紀以前,中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仍然遙遙領先。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壓迫,才落伍了。值得慶幸和引以自豪的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華民族的振興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為建設現代化強國,展示了光輝前景。俗話說:"人窮志不窮"。在祖國貧窮落后的時候,中國各族人民有骨氣、有志氣,更加堅毅地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去克服困難,改變落后面貌。在逐步富裕以后,同樣要有骨氣、有志氣,保持堅苦奮斗,力戒驕傲自滿奢侈腐化。要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自卑感,那種盲目崇拜外國的洋奴思想,那種在洋人洋物面前卑躬屈節,妄自菲薄的自卑心理和被洋風熏醉而喪失人格國格的卑劣行徑,都是在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喪失民族氣節的思想行為。要積極學習外國在科技和經濟管理上的一切先進的、有益的東西,而對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則要堅決抵制和批判。要堅持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再次,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結合,是現階段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和特征,也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的一個重要特征,這兩者統一,就是集體主義原則的擴展和運用。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就是關于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國際團結、相互合作的思想。它是從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既反對階級壓迫,也反對民族壓迫。它要求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堅決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無產階級既是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又是偉大的國際主義者,堅持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統一。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我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克服千難萬險而取得的。同時又是國際主義者,歷來把自己的命運同全世界人民的正義斗爭,同人類進步事業緊密聯系起來,同世界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同呼吸共命運。我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曾經得到各國人民的寶貴援助,象白求恩大夫、史沫特萊等杰出的國際主義戰士,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給了中國人民以極大教育和鼓舞。中國人民也用自己的斗爭和勝利,支援了其他國家人民的正義事業,如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援全球抗疫積極履行國際義務,體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統一。
我們黨的杰出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以及任弼時、董必武、彭德懷、賀龍、陳毅、林伯渠、張聞天等既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老一輩革命先烈從李大釗、方志敏、瞿秋白到吉鴻昌,從大渡河十八勇士到狼牙山五壯士,從董存瑞到黃繼光,從江姐到劉胡蘭等都是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同時也是最忠貞的愛國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時期,王進喜、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鄧稼先、郭永懷、錢學森、黃大年、羅陽、黃文秀、袁隆平、吳孟超、陳清如……他們棄小家為國家,為民族不懈奮斗,他們以堅定信念和崇高的品格展現了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是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起點,是攀登共產主義高峰的階梯,也是點燃中國人民為祖國興旺發達,繁榮昌盛,而發揮一切聰明才智和獻身精神的火炬。每一位立志獻身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國人,都應該象革命先烈那樣,象老一輩革命家那樣,踏著他們所開辟的道路,從熱愛祖國做起,從振興中華做起。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上前進。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