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人們自古有歡慶冬季結束、慶祝春季來臨的習俗。這不,4月9日就是西方的復活節(Easter)。復活節有好玩兒的彩蛋游戲,有美味的十字面包,有可愛的復活節兔子,一直為孩子們所喜愛。這個節日的英文為什么叫Easter呢?它來源于日耳曼春天女神Eostre,據說復活節就是由祭祀這位女神的活動演變而來的,而Eostre與現代英語里的east(東方)有著相同的詞源。冬日過后,春天的太陽從東方升起,給人間帶來萬物復蘇。于是基督徒用Easter來表示生命與光明的恩賜者耶穌死而復生。
各國人民都有自己別具特色的春季活動。
在泰國,每年4月的宋干節又稱潑水節,英文為Songkran。這個詞在梵語中是移動的意思,指太陽繞黃道運行的位置變化。每年的4月13日,太陽從黃道十二宮的最后一個區域雙魚宮再度來到起始區域白羊宮,泰國人的新年到來。宋干節從4月13日至15日持續三天,泰國人向親人友人甚至陌生人潑水,用這種形式來表達清除所有的罪惡和不幸,用潔凈來開始新的美好一年,潑水節之名即由此而來。
在印度,春季的重要節日灑紅節英文為Holi,也被稱為色彩節。灑紅節標志著冬季結束、春季開始,在春分之前,具體日期根據印度歷法推算,一般是公歷2月底至3月中旬。灑紅節的來歷有多種傳說,其中一個傳說是,天神毗濕奴的另一化身生著一張黑臉,怕白晰的牧牛女瞧不上自己,便用彩色顏料涂抹,之后與對方終成眷屬。現在,灑紅節成了喜慶節日,大家到公園、街上狂歡嬉戲,相互噴灑彩色液體,相互涂抹用植物制作的彩色粉末,以表達美好的祝愿。
在西班牙,與海鮮飯齊名的節日是慶祝春天到來的火節(Fallas)。這個詞是巴倫西亞語falla的復數形式,其根源是拉丁語Fax,意思為火炬、火把。每年春季,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體型龐大、栩栩如生的紙質人偶。到了3月,整個巴倫西亞到處都是人們奇思妙想之下制作的人偶,有的滑稽可笑,有的極具諷刺意味,有的高達20多米。節日當天,人們會放煙火點爆竹,還有花車游行,然后燒掉價值不菲的巨型人偶,用節日的火焰表達掃除敝舊、迎接春天、迎接生機與活力的愿望。
無論是代表復蘇的雞蛋,象征新生的兔子;無論是洗去煩惱的清水,還是燒去不快的火焰;無論是五顏六色的彩蛋,還是灑滿全身的顏料,都是人們在美麗的春天對生活寄予的美好期望啊。(劉絲柳)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