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中醫(yī)、中國畫、京劇三顆璀璨的明珠并稱為中國三大國粹。
一、中醫(yī)的四大經典著作
1.《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成編于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zhàn)國時期的醫(y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成為中國醫(yī)藥學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2.《難經》:中醫(yī)現存較早的經典著作。《難經》之難字,有問難或疑難之義。
3.《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fā)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4.《神農本草經》: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約起源于神農氏,于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
二、中國畫
中國畫主要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
1.人物畫: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步輦圖》
2.花鳥畫:在魏晉南北朝之前,花鳥作為中國藝術的表現對象,一直是以圖案紋飾的方式出現在陶器、銅器之上。那時候的花草、禽鳥和一些動物具有神秘的意義,有著復雜的社會意蘊。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韓滉的《五牛圖》、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
3.山水畫: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fā)展,但仍附屬于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開始獨立。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展子虔《游春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三、京劇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繁多,據官方不完全統計,我國地方戲曲種類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而在這些劇種當中流傳最廣,觀眾群最多的有五個劇種,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其中以京劇為五大劇之首,被視為中國的國粹。
1.起源
京劇的前身是徽劇,在京劇的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咱們陜西省的地方戲曲秦腔對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本活躍在南方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xù)來到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在融合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fā)展,直至2006年5月20日,京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四種藝術手法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3.京劇的角色
京劇的行當也就是人物角色,按傳統習慣,有生、旦、凈、丑和生、旦、凈、末、丑兩種分行方法,近代以來,由于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現在我們常把生、旦、凈、丑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
更多常識資料點擊底部【了解更多】查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