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五千年歷史上,出現過數不清的國寶級文物,有些文物一直保存了下來,收藏于博物館中,比如后母戊鼎、清明上河圖、太陽神鳥金飾、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有些文物則下落不明,一直不知去向。
一、華夏九鼎
九鼎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件文物能夠與之相比,因為九鼎代表的是天下九州,同時代表了華夏最早的青銅器工藝水平,同時還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王權,相傳九鼎是大禹治水成功后,收取天下九州所進貢的青銅鑄造而成。
九鼎對應著當時的天下的九個州,分別是雍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豫州。也有人認為九鼎其實就是一個鼎,名字叫九鼎,因為史書也沒有記載九鼎到底是九個鼎還是一個鼎,個人傾向于是九鼎,因為對應著天下九州嘛。

華夏九鼎
而且古人對于鼎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禮法規(guī)定了:士只能用一個鼎或者三個鼎,卿大夫可以用五個鼎,諸侯可以用七個鼎,只有天子才能用九個鼎,如果只有一個鼎,那天子九鼎的說法從哪里來呢?
九鼎最初在夏朝,成為國家的象征,夏朝滅亡后,九鼎流到了商朝,商朝滅亡后,九鼎流到了周朝,周成王親自主持祭祀之禮,將九鼎放置于東都洛陽,春秋時期,楚莊王曾有問鼎中原的故事,楚莊王率軍到達周朝的國都,向周天子的使者王孫滿打聽九鼎的重量、大小,被王孫滿懟了回去。
到了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進一步衰弱,而秦國漸漸強大,秦武王時期,秦國攻占了韓國的宜陽,打通了通往周王室的道路,秦武王帶著一幫大力士到洛陽舉鼎,然而被鼎砸中右腳脛骨流血過多而死,末代周天子周赧王去世后,秦國吞并了周的子民,并將九鼎遷到了秦都咸陽。

九鼎之一
但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九鼎就不知去向了,史書上的記載自相矛盾,有說秦國根本沒有找到九鼎,有說秦國在運輸九鼎過程中,九鼎滑入泗水沉沒,也有說九鼎早就被周天子給敗家了,反正華夏九鼎從此不見蹤跡了。
2、傳國玉璽
相傳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制作而成的,和氏璧是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發(fā)現的一塊美玉,被獻給了楚王,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和氏璧到了趙國手上,還發(fā)生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這塊玉就到了秦國手中,秦始皇讓丞相李斯制作成傳國玉璽。
之所以叫傳國玉璽,因為這跟華夏九鼎一樣,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它的作用是秦始皇用來發(fā)布詔令,加蓋玉璽后,成為正式的詔令發(fā)布天下,有了這個玉璽,就代表是秦始皇親自發(fā)布的命令,時間一長,就成為皇權的象征,玉璽上刻了8個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傳國玉璽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兩年后,在洞庭湖乘船,突然狂風大作,船將要傾覆,秦始皇將傳國玉璽拋入水中,風浪才停止,根據史記的記載,8年后,有人將傳國玉璽歸還給秦始皇,雖然史書確實這么記載了,但整個天下能認識傳國玉璽的就秦始皇本人及身邊的那幾個人,況且掉到洞庭湖中,以當時的技術能撈回來嗎?
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很可能是就是在公元前219年,和氏璧制作的傳國玉璽就已經消失了,后來出現的肯定不是之前那一個,而且就算是8年后出現的那個傳國玉璽,在一千多年后,也消失了,再來說說那個公元前211年出現的傳國玉璽去了哪里。
秦國滅亡后,末代秦王子嬰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到了末年,王莽篡位,他的姑姑王政君將傳國玉璽擲在地上,摔破了一個角,王莽用黃金來修補,用黃金來修補玉,看上去有些不倫不類,王莽敗亡后,玉璽到了更始帝劉玄手上,劉玄被殺后,玉璽到了赤眉軍立的皇帝劉盆子手上,再后來就到了光武帝劉秀手中。

玉璽
劉秀建立了東漢,到了末年,董卓亂政,孫堅率軍討伐董卓,第一個攻入洛陽城,并在洛陽城中一個水井里發(fā)現了傳國玉璽,孫堅當時歸屬袁術,袁術聽說了,奪走了玉璽,并稱帝,袁術后來走投無路之下,玉璽被手下人獻給了曹操,回歸東漢傀儡政權,曹丕篡位后,玉璽到了魏朝,司馬炎篡魏后,玉璽到了晉朝。
然后中國歷史進入五胡亂華的混亂時期,玉璽也在不同的政權之間流傳,冉魏向東晉求援,玉璽被東晉將領騙走就到了東晉,再后來就南北朝,隋朝統(tǒng)一天下后,得了玉璽,隋朝滅亡后,玉璽到了唐朝,朱溫滅亡唐朝后,玉璽到了后梁政權,接下來就是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北宋建立后,玉璽到了宋朝。
一直到北宋末年,發(fā)生了著名的靖康之恥,金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俘虜了皇帝及朝廷所有官員,北宋的財富被金國席卷一空,包括傳國玉璽也被金人搶起,從此下落不明,雖然后來的元朝、明朝、清朝時期,皇帝是有玉璽的,但早已經不是當年的玉璽了,很可能在歷史進程中,那個在公元前211年重新出現的傳國玉璽也不見了,更不用說最初那個用和氏璧制作的傳國玉璽了,早就不見蹤跡了。

隨侯珠
3、隨侯珠
《淮南子》: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淮南子中記載了隨侯珠與卞和璧(和氏璧),這是春秋時期兩年非常有名的寶,從名字中就能看出來,這是隨侯(隨國國君,爵位是侯)的東西,這是一顆夜明珠,它的來歷相當傳奇,據說是隨侯外出的時候,見到一條大蛇,被打成兩段,隨侯動了惻隱之心,讓人求助這條蛇,蛇居然被救活,一年以后,蛇嘴里銜一顆明珠送給了隨侯。
這顆明珠就是隨侯珠,相傳隨侯珠全身純白,在晚上有光發(fā)出,放在房間中可以當蠟燭一樣照亮整個房間,也有傳說是隨侯乘船時遇到風流,有一條銜著明珠送給隨侯,總之他的來歷相當神話,這顆隨侯珠后來去了哪里,沒人知道。
1978年,湖北省隨州市出土了一座古墓,這就是曾侯乙的陵墓,曾侯乙是曾國國君,他的封地在今湖北隨州一帶,曾侯乙陵墓出土了173顆玻璃珠,最大的珠子直徑有2.3厘米,有人認為隨侯珠就是這種珠子,實際上這種珠子是一種火山玻璃,也有人認為是金剛石。

隨侯珠(火山玻璃)
4、十二金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為了穩(wěn)定天下,收繳了所有民間的青銅兵器,聚集在咸陽,并將天下的青銅兵器融化鑄成十二個金人,其實就是銅人,當時的金就是銅,每個金人有一千石( 念dàn),120斤為一石,一千石就是12萬斤,一個金人有12萬斤,這得有多大?
銅的密度是8.96克/立方厘米,1斤是500克,12萬斤是6000萬克,秦朝的一斤按256克算,12萬斤就是現在的30噸左右,另外,一個銅人的體積是6696428立方厘米,如果把銅人當成圓柱體來計算,假設銅人外徑是1米的話,那這個銅人的高度是853厘米,也就是8.53米高。
史書上有記載銅人的高度是三丈,當時的一丈是231厘米,三丈就是6.93米,從上面的推算和史書記載的銅人高度來看,差不多就是6~8米的樣子,這么高大的銅人,一般人是偷不走的。

十二銅人
部分史書上記載了是董卓把這些銅人弄去,鑄成銅錢,但是董卓已經是東漢時期的人了,項羽曾經攻入咸陽,難道沒有對這些銅人下手嗎?此外還有整個西漢、王莽的新朝以及整個東漢時期,都沒有記載銅人的下落,所以董卓毀了銅人的記載是有爭議的。
5、《蘭亭集序》真跡
蘭亭集序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所撰寫的一篇文學集序,文章的內容很普通,就是王羲之與一幫朋友相聚時有感而發(fā)寫的一篇抒情雜文,當時在場的全是東晉的名士高官,包括謝安、孫綽、謝萬、支道林、王獻之、王凝之、王渙之、王玄之等42個人。
蘭亭集序的出名在于王羲之的書法,根據一些后人的臨摹作品也能看出,這篇《蘭亭集序》是華夏歷史上的書法集大成的作品,成為后世書法家的標榜,代表了書法的最高水平,成為后世名人學士爭相臨摹的對象。
蘭亭集序完成后,一直藏著王氏家族中,王羲之所在的瑯琊王氏本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望族,是中國的頂級門閥士族,其家族從東漢開始算起,到明清時期,一共出了35個宰相、36個皇后、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士。

蘭亭集序
直到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歡這幅作品,派人從王羲之的七世玄孫智永和尚(出家了)的徒弟辯才和尚那里騙了過來,然后歷史上就沒有蘭亭集序的下落了,有人說,蘭亭集序被李世民陪葬到昭陵了,也有人說蘭亭集序在武則天的乾陵里面,昭陵在五代十國的時候,一個叫溫韜的耀州刺史打開了,里面沒有發(fā)現蘭亭集序,但武則天的乾陵至今也沒有打開過,沒有人知道是不是在里面?
6、《永樂大典》原本
《永樂大典》光聽名字就大概知道是什么回合了,這是明成祖朱棣時期編寫的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之所以有名,因為這是一部華夏五千年來,最大、最全面的一部百科全書,他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明朝及以前朝代的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應用科學等方面的內容。
《永樂大典》全書共計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全部是人工一筆一畫抄寫的,參與編制人員超過三千人,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明世宗嘉靖皇帝也非常喜歡,又下令讓人抄寫了一遍,但是只抄寫了8000冊,而原書有11095冊,還有3095冊沒有抄下來。

永樂大典手抄本
后來永樂大典的原本不知去向,在明朝就已經不見了,這可是明朝的一項重要的文化結晶,如此重要的書籍藏著宮中怎么會不見了?這本身就是很大的疑問。到了清朝之后,留下來的也是明朝嘉靖時期抄寫的。那么《永樂大典》的原本去了哪里?沒人知道。
7、慈禧夜明珠
慈禧夜明珠是怎么來的沒人知道,有人說是阿富汗國王朝貢給乾隆皇帝的寶物,后來到了慈禧手上,并成慈禧太后的陪葬品,夜明珠應該是熒光石一類的物質,可以發(fā)光,是由兩個半圓組成的,組成一起就是一個圓球,據說這個夜明珠能起到尸身不化的結果,這多半是夸張了。
這顆夜明珠價值一千零80萬兩白銀,后來孫殿英偷盜了慈禧的陵墓,盜走了很多的寶物,其中就有這顆夜明珠,據說當時是含在慈禧的嘴中,被偷走后,孫殿英面臨嚴重的社會輿論,為了打點上層,他把這顆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

慈禧夜明珠
之后就沒人知道夜明珠去了哪里,1997年有人問過宋美齡,但她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也沒有在臺灣故宮博物館,就這樣消失了,沒人知道下落。
8、九龍寶劍
九龍寶劍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品,這把劍的來歷沒有記載,乾隆一生喜歡收集奇珍異寶、古玩字畫以及刀劍,應該有它的來路,這把劍在乾隆皇帝去世后陪葬,如果不是后來發(fā)生的事,也許沒人知道這劍。
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借演習之名盜取了清朝的皇帝陵墓,包括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將所有陪葬品洗劫一空,陪葬品中非常耀眼的就是這把九龍寶劍,這把劍長5尺,上面雕刻了九條金龍,劍鞘用名貴的鯊魚皮縫制而成,上面嵌滿了紅藍寶石及金剛鉆石,是國寶級的文物,價值連城。

九龍寶劍
孫殿英盜取清朝皇陵一事公開后,引發(fā)了軒然大波,尤其是滿清皇族的不滿,當時的末代皇帝溥儀還寫信給蔣介石,要求嚴懲孫殿英,孫殿英在輿論之下有點怕了,為了保住自己,孫殿英把九龍寶劍送給了戴笠,讓他轉交給蔣介石,希望以此來免除自己的責任。
戴笠將此劍交給手下特務馬漢三保管,馬漢三居然私藏了寶劍,后來他被日本人俘虜,將此劍獻給了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川島芳子被軍統(tǒng)俘虜,把九龍寶劍又獻了出來,這把劍再次回到戴笠手中。
到了1946年,戴笠乘坐飛機從青島飛往南京,結果在半路上飛機失事,戴笠當場身死,九龍寶劍也被燒毀,之后戴笠被匆匆下葬,據說殘劍也跟著一起安葬,從此不知去向。
9、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制造的,他們的作用實際上是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噴頭,是用紅銅鑄造而成的,以十二生肖為樣子,共有12個噴頭,這個噴泉可不是普通的噴泉,而是一個帶計時功能的噴泉。

圓明園被破壞前的十二生肖擺放圖
其中的十三生肖銅像代表了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呈八字型擺放在噴泉兩邊人形的首級上,每個銅首都有一個開關,每到一個時辰,其對應的銅首就會噴水,每次噴水2個小時,這就相當于整個噴泉是一個巨大的噴泉時鐘,而哪個銅首就預示著對應的時間。
這是一個奇妙的機構,由意大利人郎世寧設計,法國人蔣友仁監(jiān)修,由清朝宮廷工匠師負責制作,制作完成時間是1759年,到了1860年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搶走了圓明園中所有可以搬走的東西,同時一把火燒毀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在混亂中被八國聯軍搶走,在隨后100多年的時間里不見了蹤跡,直到1985年,牛首、虎首、馬首銅像才開始出現,后來猴首出現,到了2000年,中國保利集團在香港的一場拍賣會上分別花了700萬、740萬、1400萬港幣買回了牛首、猴首、虎首。2003年,何鴻燊花600萬港幣買下了豬首,然后無償捐贈給了保利集團。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2007年,何鴻燊再次花費6910萬港幣從香港拍賣會上買回了馬首,再次無償捐贈給了祖國,2013年,法國的皮諾家族無償將鼠首和兔首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至此,12生首獸首銅一共回歸祖國7個,至今還有5個(分別是蛇首、龍首、羊首、狗首、雞首)下落不明,一直沒有出現了,也許仍然在流落海外被人私藏。
10、北京人頭蓋骨
北京人頭蓋骨是1929年在北京房山區(qū)發(fā)現的距今約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的頭蓋骨化石,當時發(fā)現了5個比較完整的頭蓋骨化石,這是中國發(fā)現最早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具備有深的科研價值,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個非常珍貴的文物,其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
被發(fā)現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被保存在美資背景的協(xié)和醫(yī)院內,以供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做學術研究用,當時正值日本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占領了北京,經研究后,北京人頭蓋骨將由美軍安排護衛(wèi)并準備送到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暫時保存。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但是在轉移的過程中,護送頭蓋骨的美國人先從北京乘坐火車到秦皇島,再在那里坐船前往美國,但是,火車剛到秦皇島后,珍珠港戰(zhàn)役爆發(fā),隨即日軍發(fā)起了對美軍的攻擊,護送頭蓋骨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及相關軍事人員全部被日本人所俘虜,之后,頭蓋骨也不見蹤跡,直到現在。
按道理來說,這批頭蓋骨肯定是日本人手中,但是由于年代久遠,也不知道當時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最終沒人知道這批珍貴的文物去了哪里?
在這十大國寶級文物中,華夏九鼎、傳國玉璽、隨侯珠、十二金人應該是不會再出現了,一是因為年代久遠,二是因為記載缺失,有太多的神話色彩在內,很可能早就遺失了,或者毀壞了,不會再出現了。
蘭亭集序、永樂大典也有可能在某位帝王的陵墓中,沒有被發(fā)掘出來,因為這種無價之寶不可能憑空消失了,尤其是永樂大典,是很大一堆的書籍,要占用很多的空間,將來也許有機會出現。

完整的頭蓋骨化石只有五個
慈禧夜明珠、九龍寶劍有可能是被毀壞了,也有可能被人私下收藏,或者長眠于地下了,這兩種國寶級文物有可能出現,也有可能永遠不會出現。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北京人頭蓋骨這兩樣國寶是一定存在的,很有可能被人收藏起來,只是現在不敢拿出來,將來有一天,一定會再次出現,尤其是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都找回來7個了,還有5個將來一定會出現,北京人頭蓋骨則是自然界存在最珍貴的文物化石,不可能輕易就消失,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日本人拿走了并且一直藏著,遲早有一天會出現的。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