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俄羅斯本土之間的大橋上發生了卡車爆炸事故,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在此時高調宣告此次事件“只是個開始”,但具體事實不得而知。
10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9日在聽取俄羅斯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就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所做調查后表示,克里米亞大橋8日發生的爆炸是烏克蘭特工部門策劃和實施的,這是一起針對“關鍵民用基礎設施的恐怖襲擊”。

圖源網絡侵刪
到底是故意為之還是單純的交通事故我們不得而知,但克里米亞大橋在短短一日內就宣布恢復交通,令人不得不想要深度挖掘這座大橋的“內在”。
克里米亞大橋(又稱刻赤海峽大橋)是俄羅斯聯邦西部克里米亞共和國的一座大橋。克里米亞大橋橫跨刻赤海峽,長約19公里,跨海部分長7.5公里,主跨橋下凈空33-35米,總投資2279.2億盧布(約合37億美元),是目前歐洲最長的大橋,被稱為俄羅斯的“世紀工程”。

圖源網絡侵刪
克里米亞大橋采用“一墩雙道”的設計安裝方案,是公路鐵路兩用橋,鐵路、公路橋是分開的。其中公路橋采用復合鋼筋混凝土梁,橋面是單獨設計的簡單連續梁。在橫截面中,則是兩個主要的工字梁,設計跨度從54.21米到64.20米,形成帶有正交各向異性板的鋼甲板,它們通過橫向梁和垂直與水平支撐系統連接。
不僅如此,公路橋雙向每個交通方向都有一個單獨的路面,只是共用橋墩。橋墩不易炸毀,橋道分開成相互獨立的兩條,當一條橋道被炸毀時,另一條橋道也能完好無損,這也是為何另外一條道能迅速恢復通行的原因。

圖源網絡侵刪
該橋的橋體做了相應的防護設置,在預防襲擊上也能有著重要作用,一位負責橋梁安全的俄羅斯官員表示:克里米亞大橋的橋體是依據核電站反應堆上方圓頂安全殼的標準建造的,至少可以抵御住飛機的直接撞擊而不會坍塌;該橋設計精巧,但可能存在工程上的漏洞,導致橋面炸裂后部分坍塌。
再來聊一聊該橋對俄的重要性,基本上就可以等同于俄羅斯的七寸。俄羅斯從沙皇俄國時代就渴望這里的出海口,經過了無數次的戰爭終于成功地拿下了克里米亞半島。后來成為了俄羅斯必不可少的出海口,成為了戰略要地,甚至被稱為“永不沉沒的航母”。

這次的克里米亞事件是否將會對世界造成影響我們不得而知,但國泰民安才是人心所向。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