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是巴爾干地區(qū)的一個小半島,全國都是山地,不適于農業(yè),有良好的港口。古代沒有形成獨立國家,是海盜出沒之地。13世紀以后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
19世紀初英國共濟會在倫敦籌建共濟會斯拉夫人分支“友誼社”。
友誼社的旗幟
1814年友誼社成員聚集于烏克蘭敖德薩,以希臘僑民N.斯庫發(fā)斯、M.克桑索斯和S.察卡洛夫等3人為核心,宣告成立。其宗旨是發(fā)動人民起義,以擺脫外族統(tǒng)治,建立民族家園。
友誼社組織嚴密,等級分明,采用密語和暗號聯系。領導核心稱為“最高政權”,由幾個創(chuàng)建人組成。
1818年友誼社遷居君士坦丁堡,同時向希臘各地派出一批骨干,發(fā)動和組織起義。不久,組織就已遍布希臘各地,成員達8萬人。在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巴爾干半島國家中,也有它的支部和成員。
1820年10月5~7日友誼社在比薩拉比亞的伊茲梅爾召開會議,決定盡速在土耳其武裝力量薄弱的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舉行起義。
后來友誼社的領導人A.伊普希蘭蒂斯改變起義計劃,1821年2月24日在摩爾達維亞的雅西宣布希臘總起義開始。
1821~1829年爆發(fā)希臘獨立戰(zhàn)爭,在英國法國等列強國家援助下,希臘脫離土耳其,成為獨立國家。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