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時節蒙蒙雨,昨夜聽了一夜的雨聲和蛙聲,今朝起來一看,外面正是細雨綿綿。
翻開日歷,芒種已過,江南的夏,踩著黃梅時節連綿不斷的雨點來了,留下一串串濕漉漉,帶著梔子花香的的腳印。
手捧著一杯濃濃的新茶,坐在窗前。清清淺淺的綠色茶水,散發出淡淡悠悠的香氣。
我漫不經心的看著外面。
雨還在滴滴答答的下。樓下花圃里的梔子花開了,在青汪汪的葉間,白玉似的梔子花更顯白凈。那些在今年雪災中受了傷的香樟,倒又是滿樹濕漉漉的蔥綠,很茂盛、興旺的樣子。前天才修剪過的草坪一片濃綠,越發生氣勃勃,只是上面灑落了很多夾竹桃、合歡樹、紅玫瑰的花瓣。
又是‘綠肥紅瘦’時啊!
看著看著,不禁感嘆:‘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倏然間,淡淡的憂傷便潛生心底。如煙的往事也就如杯中散出的熱氣,從眼前飄忽而過。。。。。。
我想,大概唐詩中那‘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所描繪的意境,真的就是江南梅雨季節所特有的景象吧。
江南的黃梅季節好象特別長,也很有特點。
就在三、四天前還是艷陽高照,風暖氣清;住宅小區的花園里還是萬紫千紅,爭奇斗艷,一派蓬勃景象;室內、室外的空氣也很干燥,洗過的衣服涼出不到一、兩個小時就干烘烘的了。可是,一到節令,就只下了幾天雨,一切就都變得‘曖昧’起來。
是啊,江南的黃梅天,真的是一個很‘曖昧’的季節。
滴滴答答的雨點,帶著雨氣濕漉漉的風,總讓人感到涼颼颼的,要添衣加衫。可是,頭頂上迷迷濛濛的天空,如密不透風的灰白籠子,嚴嚴的罩著;時不時的,太陽還要‘頑強’的鉆出厚厚的云層,‘熱情’的窺視大地,那種悶熱,讓人都透不過氣來,恨不得只穿個汗衫背心。
真是,穿上衣服嫌熱,脫了又嫌涼,不知如何是好。
黃梅天洗的衣服也總是似干非干。晾曬的天數再多,卻總是看上去干了,摸起來濕膩膩的不爽手。穿在身上總能聞到一種‘懊惱頭’味道。這是一種非臭非霉,陰滋滋的特殊氣味,大凡在濕度大的,不見陽光,空氣不流通的空間悶久了,就會生出這種氣味,不好聞,聞著讓人頭疼、懊惱、心煩。以前,這種味道,在南方的黃梅天里,許多人穿的衣服上都有。
花園里的樹木、花草,在黃梅天充足的雨水里恣意的瘋長,長得彎下腰,低下頭‘汗水’直淋。一眼望去,就會覺得用杜工部的‘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來描繪是最準確了。可是,只要雨一停,它們就會很迅速的昂起頭,很燦爛的笑。
在這種時雨時陰,似熱又涼,濕漉漉、滑膩膩,迷迷溕濛、滴滴答答的天氣里,人也會變得似困非困、象累又不太累的,懶洋洋提不起勁,心情當然也是恍恍惚惚‘陰、雨不定’。
想外出吧,不帶雨傘,又下著雨;帶了雨傘,雨又常常會停,一把新嶄嶄的雨傘就又忘了丟在哪里。
記得小時侯,休息日里遇到這種天氣,就喜歡和幾個同學躲在小閣樓里,躺著看小人書、說悄悄話;或者幾個小腦袋湊在一起,心驚膽戰的聽三十年代的靡靡之音,看三十年代的電影雜志。。。。。。悶熱的小閣樓里總會不時的傳出陣陣笑聲。
讀高中了,喜歡約了三、五好友,冒著細蒙蒙的毛毛雨,去惠山的黃公澗赤腳趟水,水涼津津的很愜意;到寄暢園的八音澗聽丁冬的水聲,水聲叮丁冬冬很悅耳。樹木蔥蘢的惠泉山在蒙蒙松松的雨中顯得深情款款,很美很美;滿園綠意的寄暢園靜幽幽的,讓你心中生出許許多多美妙的遐想。
上了大學,黃梅天的周日,總喜歡一個人到紅樓圖書館,找個靠窗的位置坐下,讀一會書,然后抬起頭,托著腮,看著窗外的雨絲想入非非;看著對面花圃里紅薔薇的美麗花瓣,在細雨中靜靜飄落,便會又是懷春,又是惜春、傷春,不由得眼眶里盈滿淚水。。。。。。
后來,工作了,戀愛了,便喜歡和愛人一起,打把小小雨傘 ,來到郊外,站在田埂上看‘子規聲中雨’,看‘春晚綠野秀’;或者坐在‘生青草’的池塘邊的石級上,看小小的青蛙‘練習跳水’,聽青蛙跳入水塘里的‘咕咚咕咚’聲。。。。。。
不過這個浪漫時段很短。結了婚后,忙工作,忙孩子,忙家務,誰都沒時間,也沒精神再去尋找當年的那份情調了,連黃梅天啥時候來了,啥時候又走了都不知道。
偶爾,有閑暇時說起往事,我那個學理工科的書呆子,總會不太好意思的說:那時侯,都是你這個學中文的人想出來的‘無聊’的‘鬼主意’。
唉,真是‘氣’得我直‘吐血’。
現在好了,有的是時間,可是,老了,身體條件又不許可了。在這梅雨季節外出,孩子們就會不放心,怕路上滑跌倒,怕被車、被人撞倒。。。。。。
于是,就想起父親當年退休后,每逢黃梅天,就會一個人坐在靠窗的書桌前,案前展開一本熟讀已久的書,再泡上一杯當年的新綠茶,時而讀讀書,時而抬頭專注的看著窗外。。。。。。
父親在看什么?父親在想什么?那時侯我不知道,現在我明白了。那個時候,如煙的往事也正隨著杯中散出的熱氣,在父親的眼前飄忽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