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示時間的詞語
表“年”的詞語:除了歲、載、春、秋、春秋等詞語表示外,祀(殷代稱年為“祀”)、霜(賈島《渡桑干》詩“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放憶咸陽。”中的“霜”即年。)、稔(谷一熟為稔,故也謂“年”為稔)也是年的表示詞語。 更多關于時間的詞語請閱讀:表示時間很短的詞語
歲暮:表示年終、一年完。
累年:表示一年年
期年:表示周年整。
期月:表示一整月。
兼旬:則指二十日(天)。
一旬:指10日整。
旬余:指十多天。
既望:指農歷十六“既望”月團圓。
侵晨:指天正亮。
質明、拂曉、破曉:皆指剛剛天亮。
旦日:表示明天為旦日。
旦旦:連用表示天天。
旦暮:指早和晚。
夙夜:是指朝與夕。
中夜:指半夜時分。
夜闌:指深夜時分。
翌日:是指第二天或明天。
亭午:大約指中午十二點。
光陰、歲月:皆指時間。
少頃、俄頃、少間:皆指一會兒的短時間。
須臾、瞬間、剎那、隨即、尋、俄、旋、遽:皆指極短的一小會兒時間。
“朔”日:稱農歷初一。
“望”: 稱農歷十六為“望”月團圓。
晦:農歷每月尾日為晦。
日:稱每一天。
旦:稱每一天的早晨。
暝、暮:皆稱每一天的傍晚。
除此之外,象烏飛兔走、白駒過隙、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也都是表示時間的詞,這里就不在一一列出。另外,在我國古代沒有發明計時用的時鐘之前,白日計時用的是“日晷”,以日影的移動算時間;夜晚計時用的是“更漏”。我國直到明代才有了時鐘的出現。
二、一天內的時間表示詞
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這十二個時辰又有特定的名稱與今天的二十四小時記時法相對應。現試列表如下:
古名稱 時辰 現在記時
夜半 子時 相當于23——1時
雞鳴 丑時 1 —— 3時
平旦 寅時 3 —— 5時
日出 卯時 5 —— 7時
食時 辰時 7 —— 9時
隅中 巳時 9 ——11時
日中 午時 11 — 13時
日die 未時 13 — 15時
晡時 申時 15 — 17時
日入 酉時 17 — 19時
黃昏 戍時 19 — 21時
人定 亥時 21 — 23時
明確了古人的記時法,我們對古文中涉及到的時間名稱就容易理解了。比如“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的“雞鳴”就是指晚上一時至三時。
三、季節月份的時間表示詞
在我國,季節與月份常用的別名也很多。現列舉如下:
1. 月份的代稱(異名)
一月:正月、孟春、寅月、首春、元陽、初月、開歲、初春、
二月:仲春、卯月、仲月、杏月、麗月、花朝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蠶月、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序、槐月、麥月、麥秋、
五月:仲夏、午月、蒲月、榴月、中夏
六月:季夏、未月、暑月、荷月、暮夏、
七月:孟秋、申月、巧月、首秋、初秋、蘭月、瓜月、涼月
八月;仲月、酉月、中秋、正秋、桂月、爽月
九月:季秋、戍月、暮秋、菊序、霜序、菊月、詠月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陽月、開冬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暢月、復月、龍潛、雪月、冬月、大呂、
十二月:季冬、丑月、嚴冬、嘉平、暮平、臨月、臘月、風杪、殘冬、冰月、歲暮
2 .四季的代稱
春季:初春、早春、陽春、芳春、暮春
夏季:初夏、中夏、暮夏、九夏、盛夏、炎夏、三夏
秋季:初秋、中秋、暮秋、三秋、金秋、九秋、清秋、高秋、霜秋、霜天
冬季:初冬、中冬、寒冬、九冬、暮冬、雪冬、冷冬、隆冬
四、有關時間的詞語:
咫尺 |
荏苒 |
頃息 |
輕蹺 |
翹足 |
拈指 |
千秋 |
俛仰 |
捻指 |
磕搭 |
兼秋 |
昏旦 |
忽忽 |
咄唶 |
彈指 |
叱嗟 |
指顧 |
轉眼 |
轉漏 |
轉目 |
坐看 |
旋背 |
遙遙 |
十年 |
食頃 |
倏爾 |
瞬忽 |
萬劫 |
無捻指 |
一反手 |
羊胛熟 |
一晃眼 |
赤緊的 |
不終朝 |
不逾時 |
|
暫且 |
自從 |
前后 |
何時 |
畫箭 |
鼓轉 |
宮點 |
方纔 |
而上 |
方才 |
等到 |
暗轉 |
剎那 |
下子 |
一上 |
以降 |
以至 |
一刻 |
有會兒 |
有會子 |
|
|
|
|
眨眼 |
轉頭 |
轉手 |
走馬 |
如寄 |
屈指 |
立談 |
塵露 |
旋踵 |
一閃眼 |
不旋踵 |
熟羊胛 |
五、表示時間的成語:
不可磨滅 |
常年累月 |
成年累月 |
此一時,彼一時 |
從長計議 |
黃金時間 |
兼程并進 |
經年累月 |
愛日惜力 |
酒余茶后 |
流光瞬息 |
白駒過隙 |
白首相知 |
白頭如新 |
百代過客 |
彼一時,此一時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期而遇 |
不失時機 |
察今知古 |
猖獗一時 |
唱對臺戲 |
處心積慮 |
喘息之間 |
寸心千古 |
寸陰尺璧 |
寸陰是惜 |
蹉跎自誤 |
帶礪山河 |
旦夕之間 |
旦夕之危 |
彈指之間 |
道遠日暮 |
地久天長 |
地老天荒 |
斗轉星移 |
讀書三余 |
對酒當歌 |
咄嗟便辦 |
咄嗟立辦 |
分秒必爭 |
覆亡無日 |
俯仰之間 |
古今中外 |
更仆難數 |
光陰似箭 |
貴陰賤璧 |
光陰荏苒 |
呼吸之間 |
河山帶礪 |
后會有期 |
緩兵之計 |
華不再揚 |
河清難俟 |
積重難返 |
禍不旋踵 |
積年累月 |
見縫插針 |
積日累久 |
禍在旦夕 |
幾盡一刻 |
經久不息 |
曠日彌久 |
久而久之 |
累月經年 |
苦心積慮 |
曠日持久 |
立談之間 |
流光易逝 |
流年似水 |
礪山帶河 |
磨刀不誤砍柴工 |
忙里偷閑 |
難更仆數 |
年深日久 |
人命危淺 |
千秋萬代 |
人生如朝露 |
日久天長 |
日旰忘餐 |
騏驥過隙 |
日積月累 |
青山不老 |
日不暇給 |
日上三竿 |
日復一日 |
稍縱即逝 |
十年窗下 |
日月如梭 |
三余讀書 |
師老兵疲 |
時過境遷 |
時不我與 |
時不我待 |
歲月蹉跎 |
瞬息萬變 |
天長日久 |
似水流年 |
天荒地老 |
曇花一現 |
碩果僅存 |
跳丸日月 |
天長地久 |
偷安旦夕 |
席不暇暖 |
五世其昌 |
萬古千秋 |
危在旦夕 |
宵衣旰食 |
物換星移 |
五日京兆 |
夏蟲不可以語冰 |
遙遙無期 |
夜長夢多 |
一彈指頃 |
夜以繼晝 |
星移斗轉 |
一日三秋 |
一刻千金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時半刻 |
一朝一夕 |
一年半載 |
一來二去 |
與日俱增 |
爭分奪秒 |
卒然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與時消息 |
不遑暇食 |
不時之須 |
不旋踵 |
尺壁寸陰 |
喘息未定 |
動如參商 |
咄嗟之間 |
匪朝伊夕 |
光陰如箭 |
后會無期 |
計不旋踵 |
間不容礪 |
間不容瞚 |
敬時愛日 |
酒馀茶后 |
刻不待時 |
坑灰未冷 |
歷久彌堅 |
歷日曠久 |
禮先壹飯 |
命在旦夕 |
年深歲久 |
千金一刻 |
遷延歲月 |
蹺足而待 |
日不我與 |
日不移影 |
日出三竿 |
日短心長 |
日久年深 |
日久歲深 |
日久月深 |
日日夜夜 |
日許多時 |
日征月邁 |
三頭兩日 |
桑蔭不徙 |
少縱即逝 |
師老兵破 |
石泐海枯 |
視日如年 |
時異事殊 |
時移世異 |
倏忽之間 |
瞬息之間 |
隨時隨地 |
亡不旋踵 |
枉費工夫 |
枉費日月 |
囂張一時 |
新學小生 |
揚眉瞬目 |
遺恨千古 |
一饋十起 |
以日為年 |
議事日程 |
以夜繼日 |
逾年歷歲 |
兆載永劫 |
朝種暮獲 |
整年累月 |
只爭旦夕 |
只爭朝夕 |
白兔赤烏 |
不遑寧息 |
不遑啟處 |
窗間過馬 |
此一時彼一時 |
積年累歲 |
積日累歲 |
積日累月 |
積時累日 |
積歲累月 |
積重不反 |
積重不返 |
積重難反 |
間不容瞬 |
酒后茶余 |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
窮年累世 |
日長似歲 |
日邁月征 |
死不旋踵 |
轉眼之間 |
月懷一雞 |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
一登龍門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