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而成都方言承載著這座古老城市的千年記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成都人的言談中,我們可以更直接、更鮮明、更真實地感受到這種豐厚的文化積淀。成都方言里的名堂有很多,本期蘭臺紀事就來擺下有關成都方言的龍門陣。
01PART有趣的成都方言四川方言隸屬于北方方言區,是西南官話的分支。四川方言的詼諧幽默、妙趣橫生、罵中含情、俗中見雅等特點,一直被每個四川人津津樂道,并為許多外省人賞識。《抓壯丁》成為方言電影的經典;《山城棒棒軍》一度紅遍大江南北;《讓子彈飛》專門做了川話版。由此可見大家對四川方言的喜愛。
成都方言雖然只是四川方言中的一個地方語言,但因為西南方言內部的一致性較強,又由于成都是四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以成都方言在四川方言中極具代表性。
電影《抓壯丁》劇照
02PART成都方言一覽表
抗戰時期,國內大批人員、物資以及政府機關、工業企業、文教單位都向西南遷移,退居到了西南大后方。一時間,大量的外來人口都聚集在了成都。成都方言很多人聽不懂。為了方便溝通,當時政府部門就公布了《成都市方言一覽表》。檔案顯示末末是曾孫的意思;灰灰就是玄孫;天冬雨代表暴雨,但是這些方言可能老一輩的成都人才聽得懂。檔案上面也有諸如 規一了的成都方言,意思是妥當,這些方言到現在成都人還常常掛在嘴邊。
《1939年成都市方言一覽表》(成都市檔案館館藏)
03PART洋盤兒的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的由來是有說法的,比如我們經常聽到成都人說洋盤。這個洋字,在漢語里最早是海洋、大洋的意思,后來漸漸被用于代指來自大洋另一邊的人和物事。19世紀末西風東漸吹到四川,洋盤就成了時髦、拉風、精致美觀的代名詞。
上世紀50-70年代,在四川,盛裝飯菜多是用土巴碗。但當時已有少數餐廳開始興起用精致的盤子裝菜,西式擺盤。能在這樣的飯館里吃飯,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所以洋盤就象征著生活有品質、有格調、有內涵。當然,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洋盤不再是那些來自或仿制西洋貨的特指。但這種方言,還是在成都方言里保存了下來,成為時代的語言遺存。
04PART成都龍門陣"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您總能看到扎堆兒喝茶、看報、擺龍門陣的人。成都人把聊天叫做擺龍門陣。
成都人喝壩壩茶、擺龍門陣
龍門陣一詞來源于成都,得名于唐朝薛仁貴東征時所擺的陣勢。明清以來,民間說書人常講薛仁貴東征大擺龍門陣的故事,這些故事娓娓動聽,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人們以其陣勢之多變奇幻,借喻講故事之情節曲折復雜,并推而衍之。后來,人們把一切講故事、閑談、聊天,都統統稱之為擺龍門陣。成都人擺龍門陣無邊無際,自然風光、社會現象都可以隨便擺。人們聚散來自偶合,心無顧慮,暢所欲言,胸無預謀,侃侃而談,于心于身皆是愉悅。
蘭臺寄語
方言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精髓,人們使用方言溝通往往能夠更貼切地表達思想感情和心里變化。一方水土一片記憶,一聲鄉音一份聯結,成都方言也是成都人鄉愁的一種載體,它傳承著成都悠久厚重的歷史文脈,也塑造了成都樂觀包容的城市精神。所以,愛上成都的第一步,先學會聽成都方言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