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升元整理
為百獸之王。《說文解字》云:虎,山獸之君。《風俗通》稱:虎為陽物,百獸之長。古人還認為:云從龍,風從虎。《春秋運斗樞》載:樞星散而為虎,虎行則風生。《淮南子》云:虎嘯而谷風至。因而,虎有興風狂嘯者雅稱。
虎起源于我國華南區域。1998年邱占祥院士認為在我國已經發現的虎化石中,時代最早的虎化石是距今約200萬年前的古中華虎。這個標本出土于河南澠池蘭溝第三十八地點,最近在甘肅又出土了新的標本。著名貓科動物學家德國古登博格大學的教授著論文論述了華南虎頭骨是虎亞種最原始的。最原始的骨化石證明了我國的華南虎是世界上虎的始祖。
華南虎
虎,俗稱老虎,而在古書上的稱呼,因地理環境的不同而別,有20多種稱謂:猛獸(廣東野語)、李耳(俗說虎本李氏所化)、李父(陳魏間謂虎為李父)、大蟲、大靈(清朝扶南王稱道)。還有稱老虎為於菟、於擇、戾蟲、掩于、黃班、虞吏、獸君、山君、寅獸、寅客、伯都、班子、黃猛、羅羅、封使君、毛蟲祖、嘯風子、白額將軍、巴而思、班寅將軍等。
國際上認為虎有九個亞種。現存六種: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高加索虎、印支虎、蘇門答臘虎;滅絕三種: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虎是亞洲的特產,如我國東北及西南、華南諸省,印度、韓國、爪哇、伊朗、巴基斯坦等地。而歐洲、美洲、澳洲都不產虎。我國臺灣也不產老虎,但卻有和虎同科同屬的石虎,由于石虎只有貓般大小,因此又有山貓的稱呼。
虎的傳說
1、王字由來。地上飛禽走獸無人鎮管,胡作非為,危害人類,土地神請玉帝派天神鎮住百獸。玉帝便天庭衛士老虎下凡,答應老虎每勝一次便記一功。來了凡間,老虎就向當時最厲害的三種動物獅子、熊、馬挑戰并擊敗了它們,其他惡獸聞風而逃。玉帝因老虎連勝三仗,便在它的前頜刻下了三條橫線。后來,人間又受到東海龜怪的騷擾,蝦兵蟹將作惡人間,老虎咬死龜怪,又立一功。玉帝便在老虎額頭的三橫之中又添一豎,于是一個醒目的王字現在老虎前額。從此,老虎便為百獸之王,總管百獸。
虎之王
2、布制老虎。相傳,在上古時代,由于天塌地陷,人間只剩下伏羲、女媧兄妹二人。為繁衍人類,二人以滾磨為媒,兄妹成婚。成婚時,女媧羞于見兄,遂扮成老虎,以草帽遮面。布老虎不是普通的裝飾品、吉祥物和玩具,它反映了華夏子孫對人祖伏羲、女媧的懷念與敬仰,是早期人類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后來,女子結婚時頭上要頂紅蓋頭,也是由此演變而來。
布老虎
3、虎吃惡鬼。相傳,遠在上古時代,東海有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樹,大桃樹的東北方向有一個鬼門,駐守鬼門的是神荼和郁壘兩位神將,他們密切注視檢查那些剛從人間游蕩回來的鬼怪,一旦發現有有禍害人類的鬼怪,神荼用桃木棍將鬼怪擊倒,郁壘用葦繩將鬼怪綁住,讓老虎吃掉惡鬼。后來世人便將神荼、郁壘尊為門神,老虎成為百獸之王、惡鬼的克星。
老虎吃鬼
4、老虎學藝。很早以前,老虎沒什么本領,就拜貓為師。貓很快就教會了老虎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授藝過程中留了一手。老當虎覺得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竟然要把貓一口吃掉。貓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老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方法傳授給它,貓不再上當,虎始終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老虎學藝
5、虎與猴子。一天,虎王落入獵人網中無法脫身,猴子爬樹解開網繩,救出了虎王。老虎告訴猴子,救命之恩一定報答;猴子對虎王遇險之事閉口不提,保全虎王的面子。許多年之后,玉帝開始選生肖。老虎向玉帝求情,說自己不在時,猴子也有鎮山功勞,即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于是,玉帝下旨,將猴子也列入生肖之中。
虎與猴
6、老虎外婆。虎外婆故事又叫狼外婆故事,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類型。故事主要情節:媽媽外出,幾個孩子在家,老虎扮成外婆,來到家里欺騙孩子。夜間和孩子們同睡時,吃了最小的一個。姐姐們施巧計把老虎關在柜子里,用開水燙死。
老虎外婆
7、鎮邪之虎。張陵又稱張道陵,出身在東漢末年,創立了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后來張陵被立為道教的祖師,尊稱為天師。傳說張陵在江西龍虎山煉龍虎大丹,一年后,有紅光照室;兩年后五彩云霞覆蓋爐鼎,經夜不滅。云霞之中,依稀可見一條青龍、一只白虎在丹爐之上;過了三年,丹就煉成了,張陵也因此而得道成仙。五色虎是張天師的坐騎,主要用作鎮邪辟邪保平安。
鎮邪圖
8、虎跑夢泉。龍井茶、虎跑水,素稱西湖雙絕。據《臨安新志》、張岱《西湖尋夢》和宋濂《虎跑泉銘》載:唐代有個性空和尚居住在大慈山,因該地無水將離去。晚上做了個夢,夢見神仙告訴他,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將派兩只老虎去移來。第二天,果見二虎跑地作穴,泉遂涌出,甘冽勝常。譽為天下第三泉。
虎跑夢泉
9、大連老虎灘。傳說很久以前,從長白山下來一只老虎,來到大海邊的山洞里住了下來,經常出來吃人。一天,東海小龍女在海邊玩耍,被老虎叼起想藏到山洞里。小龍女拼命呼救,青年獵手射傷,救下龍女。小龍女為報答青年獵手的救命之恩,就與獵手結為夫妻。后來,那只老虎又吃掉好幾個人,青年獵手決定除掉老虎,為民除害。小龍女回到龍宮借神劍,獵手用神劍向老虎砍去,老虎應聲而倒,在大海灘頭化作了山石。人們就叫它老虎灘。
大連老虎灘
10、蘇州虎丘。原名海涌山。據《史記》載: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槜李大戰中,不慎受傷,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數日他兒子將他葬于虎丘,據說,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為虎丘山。
蘇州虎丘
虎之威
虎之威何在?思來想去,不謂乎虎身器官與功能,至少包括:虎頭、虎皮、虎眼、虎牙、虎膽、虎嘯。
虎之威
虎頭,最形象,兩眼上方,左右各一白色,中間數條黑紋被一豎紋貫通,呈「王」字。于是,每提到虎,便第一想到虎頭上的「王」字,大概因此才稱老虎為獸中之王吧!虎頭的威風往往體現在威風凜凜,有一對聯最為形象:威風凜凜可翻山倒海,氣勢洶洶可貫沖牛斗。這威風夠味吧!
虎皮,值萬貫。虎皮有講究。畫家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畫不好只畫一張虎皮。虎皮色比較流行,其棕黃底色加上黑色斑紋,呈華美流暢線條,煞是好看。再觀其細軟的絨毛與直立的針毛,有如華文彪炳千年。至于與虎皮相聯的虎骨,更比虎皮堅固而頑強。此虎之威猛所在。
虎眼,更有神。虎視眈眈恰是虎眼神奇之所在。那兩虎眼圓睜透著閃閃劍光,獸中之狼狐狍兔,遇虎無不骨碎肉癱,呈哆嗦狀。李白《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詩:「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王琦注:「謂水波旋轉,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劉禹錫《浪淘沙》詩之三:「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徐渭《食虎眼》詩:「虎眼白琉璃,誰能隸虎皮。」原注:「虎眼,荔枝之佳品。」可見,虎眼倍受文人所欽賴。
虎牙,純福態。那頎長虎牙露出虎嘴,形如鋼鉤,極具尖銳兇狠之勢。大凡逃不脫的獵物被其鉗住,不僅皮肉破綻,骨頭必咬斷,血淋淋,想不說其兇猛恐都不成!虎牙之兇也有好處,遇險時,虎牙能力拔山而蓋世,使惡人聞之而膽寒。傳說中,西王母以豹尾虎齒為飾物,知其可生威風也。
虎膽,長豪氣。虎膽與虎尾相關。膽如虎與膽如貓不同,但虎與貓尾皆敏感。虎尾長遠超貓尾,幾乎與虎身相當,尾毛色呈黑環紋纏繞其間,不應看皮毛,其骨節滾圓,肌肉也結實。雖陷鐵龍,不向人前搖尾。與貓尾一樣,時不時地突然倒豎,頂天立地,但虎可鎮山動地,其勢當有橫掃鬼怪妖魔功能。堪笑那:膽小鬼,談虎色變;騙子手,狐假虎威。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詩,百世文壇和稱「綉虎」,漢董宣執法嚴明,千秋臥虎永留芳。
虎嘯,動人威。嘯不是一般的聲吼,比吼更兇。猛虎一聲巨吼,恰如雷霆震怒八方。那韻味,那節奏,那聲色,令人膽寒。虎嘯長風吼萬里,偉岸之尊頓然面生。虎之戀林,越密越有利可圖,密林中有無數可食之物。踞居喜愛山高才是根本,其氣節最為如登泰山,又浮滄海以游志。(待續)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