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中國和蘇聯(lián)在黑龍江省珍寶島地區(qū)發(fā)生了嚴重的邊境武裝沖突事件,史稱珍寶島事件。對于這起事件,蘇聯(lián)和中國的說法各不相同。中國官方聲稱,是蘇聯(lián)邊防軍侵入珍寶島;而蘇聯(lián)聲稱,是中國人為地制造兩國邊界糾紛,隨后,中國正規(guī)軍部隊侵入蘇聯(lián)國界。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里我們就不去談他。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曾經(jīng)說過:"老大哥和老大姐不要再吵啦!"可惜,他到臨終前聽到的依然是兩軍對射的隆隆炮聲。
這一事件的結果,使中蘇兩國關系陷入冰點。兩國開始了長達30年的軍事對峙。
這樣的局勢自然讓華盛頓感覺興奮,當時老美對中國那是一個看好,連北約第16號的稱呼都私下叫起來了。搞出個大武器庫計劃,準備拉著中國朋友更進一步。
但是對于這一點,北京顯然有自己的考慮。心說本來就打不過蘇聯(lián),你把老子這里搞成你的軍事供應站了,真打起來你是沒多大損失,到時候蘇聯(lián)老毛子一個發(fā)狠給老子這里毀的不善,我他娘的找誰去?!
另外你把軍火庫放到我這里,你的人要不要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允許外國在中國建立軍事設施的,當年太祖爺就為了這事兒跟老大哥翻臉,太宗也不可能改了這個章程。
中國的婉拒,使美國感到有些失望的同時,也使剛剛上臺的安德羅波夫感覺到是有可能改善中蘇兩國關系。曾長期主管情報戰(zhàn)線工作的安德羅波夫敏銳地察覺到,自毛澤東于1976年逝世后第二代中共領導人對于過去那種強硬僵滯的反蘇政策進行了調(diào)整。這一政策不但給中國帶來了很大困擾,也使中國在中美蘇三角關系中處于相當不利的地位。
安德羅波夫認為,中蘇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對抗只會使美國等西方國家獲益,蘇聯(lián)除了在全球戰(zhàn)略中不得不抽出相當一部分力量來應付中國從而加重自身的負擔之外什么也得不到。當然,反過來說對中國也是如此。安德羅波夫注意到,在那場著名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之后,中共停止了"蘇聯(lián)社會帝國主義是我們最主要最危險的敵人"的說法。
在接替去世的勃列日涅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兼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之后,尤里. 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在黨內(nèi)率先提出對過去的外交路線進行修正。其重點在于,在兩國關系領域,尤其是在與包括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交往中,應該將蘇聯(lián)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將意識形態(tài)放到次要位置。對于蘇共而言,這種以國家利益為重點發(fā)展雙邊關系的方針政策應被視作一大突破。1982年11月22 日,安德羅波夫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蘇聯(lián)希望改善同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其中包括我們偉大的鄰邦,中華人民共和國"。西方注意到,這是蘇聯(lián)領導人自 1969年以來第一次用"偉大的鄰邦"來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