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國的奧運健兒都相當給力,截至發稿,中國已獲18金,位居金牌榜榜首!
看著運動員們手拿閃閃發亮的金牌,有小伙伴不禁發問:金牌到底是不是純金的?為什么冠軍們喜歡用牙咬金牌?
其實奧運會金牌不是純金的,只能算是“鍍金”牌。
雖然叫金牌,但是金牌確實只是鍍金。金牌的表面覆蓋了一層薄薄的金衣,內里都是金屬混合物,因為自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以后,奧運金牌就不再用純金材質制作。
根據國際奧委會的相關指導,每塊金牌至少要包含6克黃金和92.5%的白銀,金牌的制作直徑最少60mm,厚度至少要有3mm。
而此次東京奧運會的金牌,融合了一個“環保”的概念,同樣不是純金制作的。根據官方介紹此次的金牌由6克黃金和550克左右的純銀制作。
用牙咬金牌,最早是出現在1984年奧運會的游泳比賽頒獎上,攝影師提出讓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做一個特別的動作,出于好玩他就將自己手中的金牌放在口中咬了一下,于是這個動作就在運動員圈傳播開來。
國際奧利匹克歷史學家協會主席大衛2012年曾表示,“這個動作已經成為了攝影師們的一種迷戀,也成為了標志性動作。”
用牙咬金牌雖然是為了拍照好看,但是如今咬金牌更多是展示一種情感,對金牌的渴望在經過努力達到目標的表現。
每一屆奧運會的獎牌材質都是不同的,各國會根據自己國家的元素制作。在2008年,我國北京舉辦的奧運會上,奧運獎牌的材質分別為金鑲玉、銀鑲玉和銅鑲玉。體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以“玉”比“德”的價值觀、榮譽觀。
而這次的東京奧運會上獎牌的制作和以往都不同,這次的獎牌材料則來源于“電子垃圾”。
其實早在2017年4月,日本就開展了一項“利用城市礦山制作獎牌計劃”,在日本全國放置了18000個收集箱,向民眾收集把廢舊電子產品,如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吹風、電源、數碼相機等,這項活動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同。
所以說奧運會的金牌是從“垃圾”中誕生的,這也是廢物再利用了。
奧運會金牌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于是否用純金打造,而是它潛在的價值。以前就出現過運動員將自己的金牌賣給私人收藏家,或者是用來拍賣。2010年的時候曾有奧運會金牌拍出200萬的高價,這樣對比的話自然是比獎牌本身的價值要高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國家本身拿金牌的可能性就比較低,因此如果能夠在奧運會上拿到金牌的話,可能會有額外現金獎勵和房產之類的。
比如這次東京奧運會上,楊倩得到首金后,就得到這些獎勵:國家體育總局100萬、浙江省人民政府100萬、寧波市人民政府100萬、鄞州區人民政府500萬、姜山鎮政府300萬、雅戈爾集團公司一套房。
金牌給運動員帶來榮譽是難以用價值來衡量的。對于運動員來說,一般是不會主動將自己的金牌出售的。不管怎么說在面對來自全世界的對手,能夠打敗這些對手拿下金牌,已經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了,對于運動員而言收藏的價值要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