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 朝鮮內戰爆發(金日成派遣朝鮮人民軍進攻南朝鮮);
7月7日 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決議,美國組建聯合國軍準備進入朝鮮,朝鮮問 題成為國際問題;
9月中旬 大批美軍在仁川港登陸,截斷朝鮮人民軍的退路,朝鮮戰爭形勢逆 轉, 人民軍損失慘重;
9月30日 美軍開始越過三八線,中共中央很快得到準確情報;
10月5日 中共中央一致決定派遣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10月6日 美軍越過三八線;
10月8日 周恩來赴莫斯科,商談蘇聯給予軍事援助并提供空軍掩護問題;
10月19日 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戰爭;
10月25日—11月5日 第一次戰役 殲敵1.5萬人,將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邊;
11月下旬—12月24日 第二次戰役 中朝軍隊殲敵3.6萬人,收復了平壤和三八線以北 大部分地區;(長津湖戰斗就是這次戰役中的)
12月底—1951年1月初 第三次戰役 占領漢城 三百線以南80-110公里,敵人撤退至
37度線;殲敵1.9萬人,后撤開始休整;
1951年1月下旬—4月上旬 敵人開始猛烈進攻,第四次戰役爆發;非常艱苦,殲敵7.8萬 人,(志愿軍殲敵5.3萬人,傷亡4.2萬人),戰線穩定在38線 附近;
4月下旬—6月上旬 第五次戰役是抗美援朝最大規模的戰役,中朝軍隊投入11個軍 和4個軍團的兵力,聯合國軍投入全部力量并有航空兵部隊的支 援,雙方參戰兵力均在百萬,連續作戰50天,殲敵8.2萬人,志 愿軍殲敵6.7萬人,自身傷亡7.5萬人。
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7月10日 雙方開始談判,邊打邊談;
8月、9月 美軍相繼在東線和西線,發動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殲滅美軍和 韓軍15.7萬;
11月27日 軍事分界線達成協議;
1952年5月 雙方在戰俘問題上陷入僵局;
美軍開始大規模轟炸北部戰略要地;
10月14日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發動“金華攻勢”,也就是上甘嶺戰役,30 萬發炮彈,500枚炸彈,山頭削低2米,志愿軍反復爭奪,敵軍傷 亡2.5萬人;
1953年上半年 艾森豪威爾出任美國總統,承諾盡快結束朝鮮戰爭;
3月5日 斯大林去世,蘇聯也希望結束戰爭;
5月13日—6月15日 志愿軍發動夏季反擊戰,以打促進了談判;
7月27日 雙方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