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的作者是柳宗元,唐代文學家,世稱“柳河東”。創作背景是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下面讓我們來欣賞同學們寫作的《小石潭記》改寫版。
《小石潭記》改寫第一篇
唐憲宗元和年間,永州。
秋風掠過翠竹,發出一陣柔和的沙沙聲。幾片竹葉落下,飄進竹林深處的小小石潭。
這里是湖廣交界的地方,人煙稀少,竹林間連一條小路都沒有。水聲清越,宛若玉環碰撞相鳴,遠遠傳開。
竹林邊緣的落葉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一行人向小潭走來。最前面的是永州司馬柳宗元,他們砍到竹子,開辟出一條通向小潭的小道來。
柳宗元微笑著打量小潭:潭水澄澈清涼,以整塊的石頭為底,仿佛落在這荒涼土地上的一塊晶瑩美玉。
他出生于官宦人家,少有才名,二十歲中進士,文辭華麗,被人們爭相傳誦。官場上他春風得意,縱馬行錦繡前程,步步升遷,年少而居高位,成為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潭岸邊,石底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態千奇百怪。潭邊水木青蔥,藤蔓錯落纏繞,隨風飄拂。潭中的魚約有一百多條,潭水清澈得它們似乎是在空中游動一樣。陽光照到水底,游魚清晰的影子映在石頭上,像一幅靈動活潑的水墨畫。
他出生在安史之亂后,盛唐的繁華強盛早已煙消云散。藩鎮割據,荒原白骨,年幼時的經歷始終銘刻在心底。榮華富貴沒有使他迷失,黑暗腐敗沒有讓他動搖。他參加了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打擊專橫跋扈的宦官和藩鎮,聲名日盛。
他把手伸進小潭,想去撫摸一條金紅色的小魚,魚兒靜止不動,忽然一甩尾巴輕快迅疾地游向遠方,仿佛在和他逗樂。
順宗下臺,憲宗繼位,革新一夜之間失敗。他被貶邵州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到荒僻的永州。朋友們也紛紛被貶,曾經觸手可及的中興大唐的夢想灰飛煙滅。
小石潭的源流在西南方,溪岸蛇一般蜿蜒,時隱時現,消失在一片蒼翠中。潭水冰涼,竹影幽深,寒氣透骨。四面被竹子和樹木環繞,寂寥無人,唯聞水聲。
翻手作云覆手雨,當初那個權勢顯赫的年輕人看,現在被誹謗,攻擊。六十多歲的老母,到永州后就去世了。他想象著自己的將來: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那擬過多少震動朝野的奏章的毛筆,如今只在被月光照得慘白的紙上閑書幾行。他游山水以求解脫,然而他并非性本愛丘山的隱士,短暫的喜悅過后,失意的惆悵悲涼又潮水般鋪天蓋地重至。
他苦笑著起身:“其境過清,不可久居”。身旁的幾個同伴會意,頷首,隨之離去。
燭光搖曳,白天的情景猶在腦海里浮現,便研墨記之。是為《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改寫第二篇
唐順宗永貞年間,柳宗元因一場政治變革被貶為永州司馬。
這天天氣真好,柳宗元站在窗前,盯著遠處發呆,眉頭微微有些皺起,在想著一些煩心的事兒。忽然一陣暖風撲面而來,夾著一陣襲人的花香,他臉上漸漸多了幾絲笑意,緊皺的眉頭微微放松了許多。他看著窗外,綠樹成蔭,花兒隨風搖曳,心頭的憂愁,隨著溫暖的陽光消逝不見。
"這么好風景,天氣也很不錯,不出去賞玩一番,真是辜負了這老天的美意呀。"他有了這般念頭,便與朋友們相約出去,有吳武陵,龔古,崔恕己,崔奉壹和弟弟宗玄。到了約定的地方,大伙兒都便興致勃勃的,從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多步,便遠遠地望到了一片竹林,竹林里偶爾有幾聲清脆的鳥叫,也有竹林附近那嘩嘩的水聲,身上佩戴的佩環碰擊發出的聲音悅耳動聽。他們看著竹林,沒有發現一條通向前面的道路,便拿出砍刀,小心翼翼地砍倒幾棵竹子,經過竹林,還能看到一些竹筍呢,想著回來的時候可以采幾棵帶回家去。走出竹林,又望見一個小潭,他們洗了把手,這水格外清涼,使人神清氣爽。他們坐在小潭旁邊的石頭上,聽著流水和鳥兒合唱的一曲,心情格外放松。再向小潭望去,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這些石頭各式各樣,有的像一只烏龜,有的像一只小鳥,奇異極了。把目光從小潭上漸漸移到旁邊的樹木上,則又是一喜,翠綠的藤蔓繞著清脆的樹木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有一種虛幻的美感。
潭中的魚有一百多條,都在歡快地嬉戲著,陽光直照到水底,小魚兒的影子映在石上,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又向遠處游去了,好像在和他們玩耍著呢。
看著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奇幻級了
柳宗元坐在潭邊,此時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使人感到凄涼,一陣寒風吹來,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心有不甘,又有悲涼。他覺得這里環境過于凄清,便沒有再久留。停留了一會兒,便就離開了。
《小石潭記》改寫第三篇
“走,出去散散步吧!”吳武陵說道,“唉!”柳宗元嘆息道,自從被貶后,他很少再說笑了。于是他點點頭起身出發。過了小丘行了百十步,突然,聽到了好像珮環一樣的水流聲,心里也有了一絲安慰,砍伐了密集的竹子,終于見到它——一片小石潭。
這小石潭的水十分清澈透明,河底都是大小不等的石頭鋪滿了河底,有的靠岸的地方的石頭被河水沖卷的翻了過來,形成了一個個的高地,成為了坻、堪、巖等不同形狀。周圍青樹和藤蔓交錯的分布,真是一塊寶地呀!
龔古手指著潭中道:“好多魚呀!”潭中的魚好像也看到了來人都靜止不動,柳宗元站起身來,魚兒們忽然以飛快的速度游向遠處好像和他們在游樂似的。魚的影子映在石上使小石潭看上去更加優美。
柳宗元向西南方向望去,那河流就像北斗七星一樣的蜿蜒曲折,時隱時現。而兩岸石頭卻如狗的牙齒一樣相互交錯,使人感覺到好像無法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柳宗元坐在石潭邊,心想雖然這小石潭十分的清靜優美,但周圍竹樹環合沒有其他人,使人感覺寒氣透骨。這樣凄涼幽深的環境又使他想起了自己被貶時的無助,想起了過去為朝廷做出了多少貢獻,卻因為奸臣的排擠使自己到了這種地步,心中又悲傷不已。唉,這小石潭的環境也太過凄清,不如離去罷。
什么時候才可以為國家繼續做出重大的貢獻,什么時候皇上能除去奸臣,國家什么時候才能恢復過去的繁華呢!唉!國家衰落,自己也無能為力呀。雖然美景可以使自己開心,但也只是一時之興呀!夜燈下,他提筆記下今天大家一起游小石潭的事,取名《小石潭記》。
改寫《小石潭記 》第四篇
又是空虛黯淡的一天。天空,湛藍、清澈,但在我眼里,卻黯然失色。鳥兒帶著歌聲掠過藍天,對我來說,只是拭不去的污點。
“出去走走吧。”吳武陵、龔古和宗玄弟說道。“是啊是啊,今天天氣多好了,不出去欣賞怪可惜的!”恕己和奉壹也勸說我。宗玄嘆了口氣,說:“你自從來永州任司馬,總是愁眉苦臉的,也該出去散散心了。”"那……那好吧。”我勉強答應了。
竹葉的 “沙沙"聲索繞耳畔,更似一首清新的樂曲,使我心中的愁苦,頓時煙飛云散。不知不覺,已經到山上了。“哪兒來的流水聲?”我想。這水聲如珮環碰撞的聲音,清脆悅耳,我不禁有點好奇。“好像有潭水!”“是好像有潭水!”大家你叫我嚷著。“那去看看,如何?”于是,大家一起動手,先砍伐竹子,然后開出一條小道來。“看啊!果然是泓小潭!"幾個人驚喜地叫道。而我也有點喜悅,沒想到,這里也有潭水。我有點迫不及待,趕緊走到岸邊,伸手撫摸著水面,好涼啊!簡直涼進了血液,涼透了心!
“哇!這石頭真奇!“我也順著聲音望去,瞧見各種各樣的石頭,奇形怪狀,果然獨特! 而在潭底的石間,一群群魚兒們忽東忽西地在互相追逐、嬉戲,那么地無憂無慮、悠閑自在,讓人羨慕,不由得也想與它們同樂!我能如此清楚地看到魚兒,甚至細小的石頭也看得一清二楚!真是從未見過如此清澈的水!
大家四處轉悠了一陣子。我感覺有點累,就先坐了下來歇歇。環顧四周,只見青翠的樹木環抱著石潭,形成天然的屏障,似乎在守護著這方凈土。
再向西南方向望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溪水是那樣的曲折,小溪兩岸如犬齒般參差不齊,看不到源頭。我不禁想到了我的人生,也是那么的坎坷、迷茫。頓覺一切都是那樣的陰幽,那樣的凄涼。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走吧!我不想再待在這兒了!"我頭也不回地轉身就走,毫無留戀。
冰冷的風,無情地掠過我的臉龐,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小石潭記》改寫第五篇
今天,又是百般無聊的一天 ,自從被貶之后,我就一直在家中郁郁寡歡。抬眼望天,灰撲撲的天空中偶爾飄過幾條烏云,遠處,一只孤雁漫無目的的在空中飛翔,院子里也是冷冷清清,叫人忍不住心寒。
“咚——咚——”忽地,一陣敲門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忙去開門,竟是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堂弟宗玄,跟隨他們一同前來的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名為恕己,另一個是奉壹。他們邀請我一同去游玩,我看著這冷清的院子,嘆道:“我哪有這心思!”可終究是抵不過他們的熱情,于是,我們一起沿著河畔走向一個小丘。
遠遠地,就看見了小丘,嫩綠的小草好奇地探著頭,各色和花兒搖擺著它們五彩繽紛的裙擺,柳樹正高興地揮著手。一陣風吹來, 小丘就像個嬌羞的姑娘似的向我們打著招呼,我們不禁加快了腳步。
剛到了小丘,一種夾雜著花香和青草味兒的氣息, 就縈繞在大家的身旁。這是大自然的味道!讓人一下子就神清氣爽,心情愉悅。“叮——叮——咚!” 什么聲音?我們隨著這聲音向聲源尋去,誰知卻被一片竹林擋住了去路。
“你們聽 ”宗玄突然叫了起來,“這聲音清脆響亮而又十分有韻律,聽起來就像是佩環碰撞的聲音,竹林后定是一個小潭!”
于是我們都十分期待地砍倒竹子,開辟出了一條道路,向下看去, 果然是一個小潭!雙手捧起這潭水,一股涼意從指尖沁入肌膚。仔細觀察,我發現這小潭十分奇特,是以整塊的石頭為底,石底周邊部分竟是翻卷過來的,周邊的石頭露出水面,百年間的風吹雨打使它形成了坻、嶼、堪、巖各種不同的形狀,潭周圍長滿了青蔥的大樹,翠綠的藤蔓爬滿了樹干。地上,潭邊的石頭上也布滿了一藤蔓,它們互相蒙蓋纏繞,有的搖曳牽連,有的參差不齊,有的在樹梢上隨風飄拂。
“撲咚”,一條魚突然在水面露出鰭脊,我們這才注意到譚中竟有一百來條可愛的魚兒,它們十分活潑,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傍的,和煦的陽光透過樹葉散入了小潭,魚兒們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它們有的靜止不動,有的在水草邊歡快的吐泡泡,有的正和伙伴們追逐打鬧。盡管小潭不大,但魚兒們在水中也自由自在。往來都十分輕快敏捷,好像要和我們一同玩樂。
往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樣曲折,又像蛇蜿蜒前行時的情態,時隱時現。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仔細看來倒也別有一番韻味。“叮——叮——咚”,水聲又陸陸續續地傳來,但我們找了很久也沒發現這水的源頭在哪里。
大家有點累了,我們便坐在小石潭上小憩。這里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竟比我家的院子還要冷清。一陣冷風吹過,更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凄涼幽深。兩個年輕人仍在水中嬉戲,我卻覺得這里環境太過凄涼,不可久留,于是題字離去了。
《小石潭記》改寫第六篇
這是唐順宗永貞年間,我因一場政治革新活動失敗,我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之地閑來無事,只能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愁悶。就在前幾天,我與一幫人去小丘游玩,因其中一段場景印象深刻,我還寫了一篇游記。
那天清晨,我們從山間的小丘上向西走去,搜奇覓勝。突然排排竹林橫跨在眼前耳畔邊傳來隱隱約約的悅耳聲初起我以為是身上佩帶的佩現相碰擊發出的聲音。但近步竹林,透過竹子間的縫隙,竟望見如一條長長的帶子般的河流。淡雅的水聲,蒼秀的竹林,大自然的美好全然譜寫在這之中,我如臨仙境般,心情一下子變得寧靜下來。
我迫不及待地想一睹那流水的風采是不是如這水聲般的古態美,是不是如這竹林般的清秀。我與同伴一同將這翠竹劈開一條小路來。我踏著這被夜晚露水滋潤的泥土,剛走幾步,眼前突現的是一彎碧波的小潭,潭水清澈見底,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小島,也有不平的巖石和小巖石如眾星捧月般露出來。從高處望去,這小糖如孩童,那透徹明亮的眼睛,如八月的天空班空碧如洗,沒有受到一點點玷污,正如我此刻豁然開朗的心情。小潭兩側,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這一草一木,一水一時,一種自然美滋潤著我的眼睛,身心得到了放松,忘卻了內心的憤懣之情。
突然一陣咕咚聲打破了這片寧靜,原來是上百條五顏六色的魚兒,在水中穿出來去輕快敏捷蟲魚而遠行的方向望去,竟看到潭水如,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我坐在小潭旁的一塊石頭上,四面均為竹林和樹木,空無一人。我俯下身子,將手觸碰著潭水,這水輕輕流過我的手間,余暉從樹枝間透過灑進這水潭,波光粼粼,顯得格外幽靜。不過在這凄清的環境中,潭水由指尖到掌心,帶來一股刺骨的寒氣。抬頭望,天空,已蒙上了一層黑紗,使著美不勝收的小潭,縱身于凄寒的氣氛中,全然沒了白天的安樂,給人一種深遠,憂傷的氣息。于是我不愿再徒增煩惱,轉身繼續尋找我的世外桃源了。
《小石潭記》改寫第七篇
從小土丘向西走了大約一百二十步,來到一片林前,隔著這片竹林,可以聽到叮叮叮當當的流水聲,聽起來就像佩帶的珮環碰撞發出的聲音,這一聲音使林宗元一行人高興起來,他們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小路走向小石潭。
小石潭中水格外清澈,像一碧如洗的天空,正如我此刻的心,再無半點塵世煩擾。在陽光的照射下水草隨波舞動,魚蝦,小蟹在其中穿來穿去,它們是在慶祝什么高興的事嗎?小石潭越發的吸引我,讓我流連忘返了。
它的底部是一整塊的巨石,細滑而有光澤,多年的風吹雨打,它們也變幻得千奇百怪,有的已成為湖中的島嶼,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翻卷開來的,有的像石斧,有的像屏風,參差不齊,在小石潭周圍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在青翠的樹上隨風遙動下垂,看起來輕盈極了。
“哥你快來看。”柳宗元的弟弟宗玄突然喊到,柳宗元聞聲 而至,只見潭水中的幾百多條小魚就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他們幾人都為這景像嘖嘖稱奇,小魚一動不動時,就像時間也靜止了一樣,柳宗元想伸手摸摸這些小魚,沒等他的手深入水中,魚兒早已向四周竄開,一會又都不計前嫌成群結隊游回來,好像在與他游戲,這可把大家都逗樂了。坐在譚邊的一塊石頭上,環顧四周,竹林把小譚團團抱住,一陣冷風吹來,不覺寒氣透骨,突然柳宗元之前那種快樂的心情消失不見,隨之而來的是充滿悲傷寂寞之情。
“永貞革新為什么會失敗?”
“我為什么會在被貶在這里?”
“為了江山社稷盡職盡責,難道錯了嗎?”
“為了救世濟民,嘔心瀝血,難道錯了嗎?”
“不,我沒有錯,我的做法是正確的,我會為了正確的目標而一直前進。” 想到這里,柳宗元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他知道此地不宜久留,一轉身,離開了這里。
夜燈下,他潑墨揮毫,且記錄下《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改寫第八篇
落日的余暉褪盡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紅,這正如唐朝,國力雖然雄厚,但是還是日薄西山,走向了下坡路。我雖有心變法強國,可惜正如前朝王通所說一般“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也"。順宗退位,叔文也被貶,革新徹底被朝堂上的保守勢力推翻,而我則被貶為了永州司馬。多少個日子,我仍把自己關在小屋中,不肯出去,自從被貶為了永州司馬,我心中就一直很憂郁,革新的失敗在我心中已經成了唯一一個跨不去的坎,加之政敵們為了防止革新死灰復燃,到處造謠誹謗,使我不得片刻安寧,于是我決定在這附近轉轉,約上親朋好友,我們常以,游覽山水為樂,到處搜奇覓勝,隨處呤詩作樂。 就是這么一天,秋天的太陽已經偏西,我與好友們過了小丘西行繼續行走不到200步,就看見了一片竹林,把天地渲染的仿佛只剩下綠色,后來在不經意間聽見了清脆的聲,好似玉環相撞的聲音,一行六人都忍不住靜下心來傾聽著悅耳的聲音, 我們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那竹林下面有一個天然的小潭,潭是整塊石頭做底,我感到自然之力的神奇,很是欣喜。小潭的四周是高大的樹木,中間是清澈的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飛躍著金光。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水中的魚兒仿佛游在天空之中,無憂無慮。在這竹林環繞的潭水邊,我找了塊石頭坐下,向遠望去,我能看見溪水蜿蜒如蛇般的游進了另一邊的林子里。 這時我又想起了革新的失敗,忽然感覺到這塊小譚幽寒刺骨,微微嘆息一聲,不過心中仿佛有什么放下了,便離開了這里。因此后來我寫下了一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