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以:因為 貳:從屬二主
2.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若:假如
3.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辭:推辭 猶:尚且
4.許之(答應了這件事) 許:答應
5.鄭既知亡矣 既:已經
6.越國以鄙遠 鄙:邊邑。這里用作動詞
7.焉用亡鄭以倍鄰
焉:何 用:介詞,表原因 倍:增加
8.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9.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供給
10.嘗為晉君賜矣 嘗:曾經 為:給予 賜:恩惠
11.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許:答應給予 濟:渡河
1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 肆:延伸、擴張 闕:侵損、削弱
13.唯君圖之 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 圖:考慮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沒有,用來表示一種否定的假設或條件
15.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憑借 敝:損害
16.失其所與 與:結交,親附
17.以亂易整 易:代替
18.吾其還也 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
《荊軻刺秦王》
1.進兵北略地 略:掠奪,奪取
2.秦兵旦暮渡易水 旦暮:早晚,極言時間短暫
3.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微:假如沒有 謁:請
4.秦王購之千金 購:重金征求
5.愿足下更慮之 更:改變
6.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深:刻毒
7.顧計不知所出耳 顧:不過,只是,表輕微的轉折
8.秦王必喜而善鑒臣 善:好好地
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把:握,抓住 揕:刺
10.燕國見陵之恥 見:被 陵:侵犯、欺侮
11.偏袒扼腕而進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1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拊心:搥胸,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試人,血濡縷 濡:浸濕,沾濕
14.人不敢忤視 忤:逆
15.往而不反,豎子也 豎子:對人的蔑稱
16.入不測之強秦 不測:難以預料,表示兇險
17.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請:請允許我,表示客氣 辭決:辭別,告別
18.既祖,取道 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踐行和送別
19.持千金之資幣物 幣:禮品
20.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
比:并、列 給:供
21.唯大王命之 唯:希望的意思
22.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兩手捧著
23.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寬容、諒解
24.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發:打開
25.自引而起,絕袖 引:指身子向上起
26.劍長,操其室 室:指劍鞘
2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28.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29.不得持尺兵 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種兵器
30.諸郎中執兵 郎中:宮廷的侍衛
31.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柯 提:擲擊
32.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廢:倒下 引:舉起
33.被八創 被:受 創:傷
34.箕踞以罵 箕踞:坐在地上,兩腳張開,形狀像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35.欲以生劫之 劫:強迫,威逼(其訂立盟約)
《鴻門宴》
1.旦日饗士卒,為(我)擊破沛公軍
饗:用酒食款待賓客,這里是犒勞的意思
為:介詞,替、給
2.素善留侯張良 素:一向,向來 善:友善、交好
3.為之奈何:怎樣對付這件事。奈何:如何、怎樣
4.鯫生說我曰 鯫生:淺陋無知的小人
鯫:淺陋、卑微
5.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當:對等,比得上
6.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7.奉卮酒為壽 壽:動詞,向人進酒或獻禮(四P58)
8.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備:防備 非常:指意外的變故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德:忘恩。倍:通背
10.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通早 謝:道歉
11.不如因善遇之 因:趁著
12.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13.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意:料想
14.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隔閡、嫌怨
15.若屬皆且為縮虜 若屬:你們這些人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蔽:掩護。翼,象鳥張開翅膀一樣
17.把劍切而啖之 啖:吃
18.殺人如不能舉,刑人放如恐不勝
舉、勝:都有盡的意思
19.竊為大王不取也 竊:常用作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
20.何辭為:何必告辭呢?
為:句末語氣詞,常用在疑問句里
21.大王來何操 操:拿,這里是攜帶的意思
22.沛公則置車騎 置:放棄、丟下
23.道芷陽間行 道:取道
24.再拜獻大王足下 再拜:拜兩次,古代隆重的禮節
25.豎子不足與謀 豎子:罵人的話,相當于小子
26.吾屬今為之虜矣 吾屬:我們這些人
《蘭亭集序》
1.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畢、咸:全、都
2.茂林修竹 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長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邊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間:暗中 次所:行軍時臨時駐扎的地方 次:臨時駐扎或住宿)
4.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類之盛 盛:繁盛
5.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極:窮盡 信:實在
6.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取諸:從…中取得 悟:通晤,面對面
7.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因:依、隨著 寄:寄托
放浪:放縱、無拘束 形骸:身體、形體
8.趣舍萬殊 趣(qǔ):趨向、取向 舍:舍棄
9.暫得于己 暫:一時
10.感慨系之矣 系:附著
11.向之所欣,俯仰之間 向:過去、從前
12.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最后歸結于消滅)
修:(生命)長 期:至、及
13.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臨:面對【臨lìn:哭吊死者;又特指定時在靈柩前哭。武聞之,南向號哭,嘔血,旦夕臨(《漢書》)】 悼:悲傷 喻:明白
14.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固:本來、當然 一:把…看做一樣;齊:把…看做相等,都作動詞用 妄作:妄造、沒有根據
《赤壁賦》
1.舉酒屬客 屬:這里指勸人飲酒
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縱:任 如:到 凌:越過 茫然:曠遠的樣子
3.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通憑,乘 虛:太空 御:駕
4.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和:同聲相應,唱和
5.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縷:細絲
6.蘇子愀然,正襟危坐
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危坐:端坐
7.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方:當
8.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驟得:數得,屢次得到
9.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逝:往 斯:此,這里指水 盈:滿 虛:缺
彼:那,這里指月亮 卒:到底
10.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蓋:這里表示假設的語氣
11.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適:這里有享有的意思
《游褒禪山記》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舍:筑舍定居 卒:死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
乃:表示判斷,有為是的意思
3.蓋音謬也 謬:錯誤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的意思
4.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擁:持、拿
5.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6.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蓋:發語詞,也有大概的意思 不能:不計、不到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加少:更少
8.方是時 方:當、正在
9.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其:助詞,無實在意義 咎:責怪
10.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極:盡,這里有盡興的意思
11.于是余有嘆焉 嘆:感慨
1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獲
13.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 以:而
14.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觀:景象
15.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扶助,輔佐)
16.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其:難道,表示反問語氣
17.予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 悲:感嘆
18.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謬:弄錯、使…錯 名:指識其本名,這里用作動詞
19.何可勝道也哉 勝:盡
20.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所以:這(就是)…的緣故
《氓》
1.匪我愆期 匪:通非,不是 愆:拖延
2.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將qiāng:愿,請
3.乘彼垝垣 垝:毀壞、倒塌
4.體無咎言 體:卜筮的卦象 咎:災禍
5.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賄:財物
6.無與士耽 耽:沉溺
7.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徂cú:往
8.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漸:濺濕、浸濕
9.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爽:過錯
貳:不專一,有二心,跟壹相對 行:行為
10.士也罔極 罔:無 極:標準
11.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靡:無、沒有
1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言:助詞,無實在意義
遂:順心、滿足 暴:兇惡
1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咥:笑
14.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助詞,無實在意義 躬:自身 悼:傷心
15.及爾偕老 及:同
1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泮:通畔,邊岸
17.總角之宴 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宴:快樂
1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誠懇的樣子 反:違反
1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已:止、了結
《采薇》
1.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使:指使,委托 聘:問
2.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盬gǔ:休止
3.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孔:很 疚:痛苦
4.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常:棠棣
5.豈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孔:副詞,甚,很 棘:通急
《離騷》
1.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雖:唯 替:廢棄,貶斥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替:廢棄 申:重復,再三
3.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固:本來 偭:背向,引申為違背 錯:通措,措施
4.競周容以為度 度:法度,準則
5.無獨窮困乎此時也 窮困:(路)阻塞不通,引申為走投無路的意思
6.寧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7.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
8.忍尤而攘詬 尤:責罵 攘:忍受 詬:侮辱
9.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及:趁著
10.進不入以離尤兮 離:通罹,遭受
11.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茍:只要 信:確實
12.芳菲菲其彌章 彌章:更加明顯 章,通彰
《孔雀東南飛》
1.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故:仍舊
2.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不堪:不能勝任 徒:白白地 施:用
3.便可白公姥 白:告訴,稟告
4.堂上啟阿母 啟:告訴,稟告
5.何意致不厚 何意:誰能料到 意:料到,意料
致:招致
6.何乃太區區 區區:愚拙
7.吾已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忿:怒 自由:自作主張
8.可憐體無比 可憐:可愛
9.伏惟啟阿母
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10.謝家來貴門 謝:辭別
11.伶俜縈苦辛 縈:纏繞
12.供養卒大恩 卒:盡、終
13.卻與小姑別 卻:動詞,退出來
14.感君區區懷 區區:這里是情意真摯的意思
15.君既若見錄
見錄: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 錄:記取
16.逆以煎我懷 逆:預料,想到將來
17.阿母大悲摧 摧:傷心,斷腸
18.便言多令才
便言:很會說話 便:言辭敏捷 令:美好
19.作計何不量 量:思量、考慮
20.否泰如天地 否:壞運氣 泰:好運氣
21.處分適兄意 適:適合,依照
22.雖與府吏要 要:相約
23.赍錢三百萬 赍:贈送
24.適得府君書 適:剛才
25.多謝后世人 謝:告
《寡人之于國也》
1.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而矣
焉、而、矣:都是句末助詞,重疊使用,加重語氣
2.河內兇,則移其民有河東
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無如:沒有像…
4.鄰國之民不加少 加少:更少 加:更
5.請以戰喻 請:有請允許我的意思(敬辭)
6.填然鼓之 填:擬聲詞,模擬鼓聲
鼓之:敲起鼓來 鼓:動詞 之:沒有實在意義的襯字
7.兵刃既接 既:已經 接:接觸、交鋒
8.棄甲曳兵而走 曳:拖著 走:跑,這里指逃跑
9.或百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
10.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只是、不過
【直……耳,是……也:只是……罷了,那還是……啊】
1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無失其時 王無罪歲 】
12.不違農時 違:違背、違反,這里指耽誤
13.谷不可勝食也 勝:盡
【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14.數罟不入洿池 數cù:密 罟:網 洿:深
15.養生喪死無憾
養生:供養活著的人 喪死:為敵了的人辦喪事
憾:遺憾 【恨晨光之熹微(《歸去來兮辭》) 恨:遺憾】
16.樹之以桑 樹:種植
1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18.雞豚狗彘之畜 蓄:蓄養
19.謹庠序之教
謹:謹慎,這里指認真從事 教:教化
20.申之以孝悌之義
申:反復陳述 悌:敬愛兄長 義:道理
2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已
頒:通斑 負:背著東西 戴:頂著東西
2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檢:制止、約束
2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涂:通:途,道路
餓莩:餓死的人 發: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24.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歸咎、歸罪 歲:年成 斯:則、那么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