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产国产成人免费图片,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蜜臀,欧美韩国日本一区,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不卡

屠格涅夫的資料介紹(屠格涅夫的資料)

華峰博客 142

今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兩百周年。作為19世紀現實主義的殿軍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坎坷而壯闊,經歷了各路思潮的滌蕩,歷史上接十二月黨人的余脈,下至預見了十月革命,寫出了深淵般的厚重作品。無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經歷,還是他創作的那些偉大著作,都給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位被稱為殘酷的天才、病態的天才的俄國作家,被魯迅譽為人類靈魂的偉大審問者,布羅茨基盛贊陀氏寫出了人類能抵達的全部深度。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兩百周年之際,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了下一個200年,再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系列活動,借文學紀念碑叢書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卷本等傳記、回憶錄等作品回顧他的一生,重新激活19世紀以降的諸多思想資源和事關人類命運的大問題;借助重新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發掘陀氏精神遺產對我們時代的重要啟示。

在11月6日的活動現場,主持人鄭詩亮談到剛剛去世的李澤厚曾談到他最喜歡的兩位作家,一位是魯迅,一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他們同樣能帶給人靈魂極其強烈的沖擊。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譯者,戴大洪則從讀者與譯者的雙重角度做了細致的辨析和解讀,認為弗蘭克將個人成長史、社會變遷史和文學創作史這三方面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上海交通大學中文系主任劉佳林也是弗蘭克版陀傳的譯者,他認為弗蘭克完整地呈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成為偉大作家的過程。魏東則從出版人的角度介紹了自己策劃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與文學紀念碑叢書的理念與過程。俄羅斯科學院副博士研究生、俄語譯者糜緒洋,在現場分享了很多一手信息,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蘇聯、俄羅斯的研究狀況,以及陀氏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他特別強調了重新校勘陀氏手稿的重要性,舉例說明了曾因??闭邔⑹指逯械膬扇齻€字母看走眼,竟然導致一整個錯誤的學術傳統延續了七十多年。

如何重新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進而發掘陀氏精神遺產對我們時代的重要啟示?陀氏是如何寫出人類所能抵達的全部深度的?本文是活動現場的部分速記整理,由出版方授權刊發,與原文稍有刪改。

活動現場。

戴大洪:集個人成長史、社會變遷史和文學創作史于一身的陀傳

約瑟夫·弗蘭克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按照時間編排的:1821-1849、1850-1859,1860-1865、1865-1871、1871-1881。與傳統傳記不同,具體內容并沒有嚴格按照時間順序講述,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解讀遵循其發表時間順序。

第一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講陀思妥耶夫斯基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形成的思維方式、思想基礎、觀念意識,尤其是宗教意識的形成和他對俄羅斯文化傳統的吸收理解;還有就是當時他受全世界流行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非常大,全世界主要指受到啟蒙運動影響的那些發達國家、先進國家。

《陀斯妥耶夫斯基》,作者: [美] 約瑟夫·弗蘭克,譯者: 戴大洪,版本: 上海貝貝特|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年6月至今,第五卷仍未出。

當時俄國意識形態派別分截然對立的兩派,中間當然有灰色地帶,兩邊分別是斯拉夫派(保守派)和西歐派(進步派),進步派有激進的趨勢。在這之前,西歐派激進的成分還相對弱,到車爾尼雪夫斯基以后,尤其是皮薩列夫,激進的傾向暴露出來了。這一時期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兩大影響,一是當時他文學創作起步時由《窮人》奠定的一時輝煌已經衰微了。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確實是個與眾不同的作家。他第一部《窮人》取得巨大成功后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繼續探討新的主題,寫了第二部《雙重人格》。他跟別林斯基和屠格涅夫的關系受到影響,這里面他自己不是沒有責任的,他在文學界的地位有所動搖。《窮人》名聲那么大,和別林斯基的贊賞有很大關系;但別林斯基非常不喜歡《雙重人格》。再加上他性格問題,他那時還年輕,多少也不是完全經得起考驗的,第一部書的成功多少讓他有點飄飄然,他的性格問題以及他的第二部作品受到的公眾評價,讓他在文學上的地位多少受點影響,開始有點起伏。不過現在看來,《雙重人格》雖不夠成功,但也非常重要。《雙重人格》中所進行的探索,在后面的《罪與罰》《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中都得到了發展。

在這同時,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政治上。雖然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案件本身是個冤案,小組里有一個激進的斯佩什涅夫秘密團體,但他確實是其中的成員,而且還積極發展別人。結果,在第一卷結束時,1849年他因參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活動而突然被捕了,當局最后也不知斯佩什涅夫秘密團體,因為他沒有交代,別人也沒說。要是當局知道的話,對他的處罰會更重一些。

戴大洪,陀傳譯者。

第二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難的年代,1850-1859》講的就是他被捕后的情況。被捕后流放服苦役,這是他人生道路上很重要的轉折。在我的理解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初有一種文化和出身的傲慢,對俄國民眾存在疏離感,對俄國民眾也不了解,他在苦役營的經歷把這些都打破了。書中多次講到農夫馬列伊的故事,他服苦役時沒有說過這件事,在《死屋手記》中也沒有提這件事,但在服苦役二十年后發表的《作家日記》中提到這件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突然轉變是一個謎。唯一的一手資料,就是《作家日記》里提到農夫馬列伊的故事,這是一個促使他思想轉變的線索。9歲時,他在父母的農莊散步,當時傳言附近的樹林里有狼出沒,散步時有人喊狼來了,他嚇得不知所措,跑向在旁邊地里干活的農民馬列伊,是他父親的農奴。馬列伊趕緊安慰他,說沒有狼,讓他放心,最后護送回家,眼看著他回到家里。小時候的經歷,讓他對俄國民眾的看法起了很大的改變作用。他到苦役營里直接接觸了農民囚犯,他本來就反感農民囚犯的無理性、野蠻、粗暴、愚昧,這時更是火上澆油。忽然有一天想到馬列伊的故事,他才意識到這些人只是表面如此但內心善良。他們與生俱來就有著根深蒂固的東正教宗教情懷。他一下透過野蠻、無知、粗暴的表象看到了本質,這對于他后來這三十年思想的轉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二卷的主要意義在這一點。

到了第三卷《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蘇醒,1860-1865》,可以了解到光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所無法了解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讀《窮人》《白夜》《涅托奇卡·涅茲瓦諾娃》,多少可以了解早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創作,可以由作品觀照這個人。但1860年重返內地,他第一任妻子和哥哥去世,又因創辦《時世》雜志而負債累累,再到他再婚。第三卷分析作品的內容少,只分析了《被侮辱與損害的人》,還有在第二卷中已經不斷談到的《死屋手記》,后面還談到《地下室手記》,《地下室手記》可以被視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后來所有創作的宣言。但是第三卷對了解他的思想轉變有很大幫助,為他后來創作的飛躍埋下伏筆。

在苦役營,他的思想已經在從西歐派往保守斯拉夫派偏移,但他這種偏移還在過程中?;氐奖说帽ぶ螅诟绺鐜椭罗k了《時代》雜志,他提出了——我翻譯成鄉土主義——現在的學術界一般叫根基主義。雖然用咱們習慣的表述方式叫他在向右轉,但他并沒有想和左派決裂,在辦《時代》雜志的過程中,他試圖在左右之間尋找中間道路。這時候他對激進左派,對以車爾尼雪夫斯基、皮薩羅夫為代表的激進左派,還是抱著這樣一種態度,雖然在觀點上提出質疑,但我不跟你們撕破臉,我盡量維護你們。彼得堡出現大火,有人懷疑是激進分子故意放火,他還難得地去找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如果是年輕激進分子干的事,請車爾尼雪夫斯基以其影響力勸一勸,讓他們不要這樣做,這種事太危險了。這時候他已經看到激進觀點對俄國社會、俄國民眾的危害。他看出來了,但這時候他采取的方式還不像最后一卷那樣直接譴責。對左派他雖然觀點上很明確,但在方式上不跟他們撕破臉皮。到后來車爾尼雪夫斯基在激進派里都屬于溫和的了,這時在屠格涅夫的《父與子》中出現新人了——巴扎羅夫,新人舊人是在俄國文學史上有很明確的概念。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屠格涅夫的新人是對年輕激進分子的誣蔑,而皮薩列夫則認為,新人的形象很好,我們就是這樣的,激進派內部也開始分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覺得巴扎羅夫這種人是真正危害俄國的人,他在這個問題上觀點很明確。

然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了歐洲旅游,去倫敦看了世界博覽會的水晶宮。第一次親歷了歐洲文化,在這之前,他受到以赫爾岑為代表的俄國進步思想的影響,受西方啟蒙運動的影響非常大。他去了之后看到了西方啟蒙運動之后唯物主義的興起,他認為西方文明衰落了,回來后寫了《地下室手記》,之前還寫了《冬天里記的夏天印象》,記述游歷歐洲的一些觀感,他的思想上已經開始出現大的飛躍。

陀思妥耶夫斯基哥哥的去世對他影響非常大。他們辦的《時代》雜志非常成功,雜志本身成功,經濟上也成功。但后來出了一件事,《時代》的主要撰稿人斯特拉霍夫寫的一篇文章被人舉報了,文章的內容與當時波蘭人起義反抗俄羅斯統治有關。舉報這篇文章的就是后來發表了他的主要作品《罪與罰》《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的《俄國導報》的主編卡特科夫,卡特科夫可以說是他的冤家?!稌r代》雜志被查封,當時他的經濟和事業都寄托在上面。他又辦了《時世》雜志,哥哥突然死了,使他失去了經濟后盾,他可以不繼續辦雜志,但他賭了一把,他預支了姨媽給他的那一部分遺產,全部投入辦雜志,結果辦了幾期就不行了。這時候他負了很多債,不但他沒有了哥哥的經濟支持,還要養活嫂子和哥哥的三個子女,還要還哥哥以前欠的債。

九部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相關的著作。

到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面對危機,他只能依靠寫作為生。有個出版商給他設了個圈套,約他寫一部這篇小說,如果他不能按時交稿,就可以在九年的時間內發表他的作品不付給他任何報酬,這樣他就完全沒有收入了。當時《罪與罰》《賭徒》面臨交稿,他無法按時寫出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的朋友米柳科夫向他建議,咱們有許多文學界的朋友,找幾個來,每人為你寫一段,然后你一攢一改就行了,他說我不能干這種事。不然就找個速記員,速記當時是個新興行業,你說什么,讓她給你記,這樣快,結果因為這個事他第二任太太出場了,第二任太太是一個比較出色的速記員,他雖然因此度過了《賭徒》直接帶來的難關,但是他的財務狀況沒有絲毫解決。因為他第一任太太和哥哥去世給他留下的包袱,包括他的嫂子和哥哥的三個孩子,侄子侄女,還有前妻留下來的繼子,要我說他們是一些沒良心的人,這么困難還逼他,向他要錢,他稍微有點稿費都分走了。

他沒辦法,訂婚后有一天去他太太家,彼得堡的冬天多冷啊,看給他喝了好多熱茶怎么還不行,一看他沒穿大衣,嫂子向他要錢,陀思妥耶夫斯基只好把大衣當了。

看來實在不能待了,他就和太太以蜜月旅行為由出國了,為了躲債在國外待了四年沒回國。他們在國外的生活非常艱難,例如意大利,這時他太太快要生孩子了,意大利的那種炎熱簡直是人間地獄,就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文學創作卻迎來到了高潮。后來他覺得不能繼續待在國外了,創作源泉枯竭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夫婦就帶著孩子回國了。

在第五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知的衣缽,1871-1881》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國后的地位改善了,他的創作也成熟了,思想也成熟了。他依然跟以赫爾岑、別林斯基為代表的,無論怎么流變都是這一脈下來的激進派藕斷絲連,他的倒數第二部長篇《少年》發表在民粹派的刊物《祖國紀事》上,民粹派是激進派的一個變種,他一直認為他與激進派最大的分歧在于激進派不講道德,沒有道德觀念,沒有宗教情懷;民粹派相對有一個進步,它接受基督教的道德觀念,但是不接受基督教信仰。他希望跟民粹派有某種和解,盡量繼續引導民粹派人士,后來他失望了。在走向人民運動失敗以后,即大批民粹派前往農村,跟農民結合,啟蒙農民,最后失望而歸,結果他們轉向極端,變成民意黨,開始走暗殺的道路,這時候他對激進派不再有任何幻想?!渡倌辍窌r還是有某種幻覺,《少年》之后就是《卡拉馬佐夫兄弟》,《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他集大成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實際是阿廖沙前傳,在書中作家說我寫這個人必須從十三年前開始講起……

值得再說一下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前二十天。托爾斯泰有一個堂姑,想方設法通過別人認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想認識托爾斯泰。當時托爾斯泰已經隱居在亞斯納雅波良納,與世隔絕,所以他很想了解這個人。他和托爾斯泰有過一次失之交臂。哲學家索洛維約夫辦了個系列講座,他每期都去聽。有一次斯特拉霍夫也去了,但是那次斯特拉霍夫躲躲閃閃鬼鬼祟祟的,好像有什么事兒,講座結束后斯特拉霍夫說托爾斯泰也來了,但千叮嚀萬囑咐不能讓別人知道,聽完講座后就先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到驚訝和失望,他至少失去了一個親眼仔細觀察托爾斯泰的機會:可您為什么不悄悄地告訴我誰跟您在一起?他責備地問斯特拉霍夫。我至少可以看他一眼!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想跟托爾斯泰有所接觸,至于接觸之后干什么不知道,這套書里面多次提到主觀上、潛意識中,他有跟托爾斯泰在文學上競爭的意識。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之前不久,托爾斯泰的姑媽把他請到家里,因為與托爾斯泰在宗教觀點上有分歧,托爾斯泰當時已經放棄了基督教信仰,他姑媽非常失望。她與托爾斯泰一直有通信聯系,她把陀思妥耶夫斯基找來,要向他傾訴這些事情,她把托爾斯泰的信拿給陀思妥耶夫斯基看,還讓陀思妥耶夫斯基拿走了抄件。后來斯特拉霍夫也想了解這事,還專門去找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抄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的筆記有這么一句話:一個人能夠自我崇拜到什么程度,說的就是托爾斯泰,如果他不死,對托爾斯泰的想法或者會在作品中表現,或者會在《作家日記》中寫出來。

約瑟夫·弗蘭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作之初就聲明:我所寫的這本書并不是一部傳記,或者說,即使它是一部傳記,那也只是在某種特定的意義上——因為我不是從生活寫到作品,而是繞道走了另一條路。我的目的在于闡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藝術,這一目的決定了我對細節的選擇以及我的視角。的確,弗蘭克的這部著作與其說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傳記,不如說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傳記,因為它沒有編年史一般講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而是無一遺漏地詳細解讀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作品,包括他的所有長短篇小說和《作家日記》,甚至還有他寫的文章??墒?,讀者不得不承認,弗蘭克寫出了一部個人成長史、社會變遷史和文學創作史,通過關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把這三方面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讀完弗蘭克的這部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我們不僅更深刻地理解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而且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了解了十九世紀中期俄國的歷史。最后,就具有重要思想意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言,這也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史。

意大利藝術家用拖拉機在大地上制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像。

劉佳林:陀斯妥耶夫斯基與俄國社會文化史

戴老師提到弗蘭克不認為這本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傳記,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傳記,我的理解是,弗蘭克為我們提供了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家傳。作家傳和一般傳記的區別就在于,不僅要寫作家這個人,還要寫這個人怎樣成為作家的歷史,寫他創作作品的歷史。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弗蘭克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好地呈現了一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成為偉大作家的過程。從傳記的角度看這部作品,我想談三個方面:

第一,我們看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非常深刻地領會到弗蘭克努力揭示的一個重要內容,即一個偉大苦難者的作家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承受的第一重苦難,是在1849年因為參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被捕,經受了假死刑,之后流放十年;第二重苦難,是癲癇病對他的折磨;第三重苦難,是作家內心理性和信仰之間的矛盾,兩者在他的意識中不斷激烈地搏斗,讓他經受精神的磨練。這三個方面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中都得到充分的呈現。

這里僅舉一例,1849年經受假死刑對他造成的影響。直接面對死亡而后死里逃生,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是難得的經歷,也影響了他的一生。他在《白癡》中講述了這個故事,但他始終不會忘記這個經歷。第五卷中寫到,1878到1879年的冬天,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詩人雅科夫·波隆斯基家做客,波隆斯基家在謝苗諾夫校場邊上,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經受假死刑懲罰的地方。波隆斯基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帶到窗口,指著外面說問他,是否認識這個地方。認得!……認得!……當然認得!陀思妥耶夫斯基把1849年受難的情形詳細地講了一遍,然后陷入了沉默。這時候波隆斯基安慰他說,好啦,一切都過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低聲反問:真的過去了嗎?

這已經是187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881年去世的,去世前三年這個事情一直還在他心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苦難者的形象,在弗蘭克筆下得到很多的描繪,以至于一些讀者,盡管不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不喜歡《群魔》,不喜歡他的政治觀念,不喜歡他猶太主義的思想。但是,只是因為他經受的這些苦難,他們從心底熱愛陀思妥耶夫斯基。

劉佳林。

第二,弗蘭克從社會文化史的視角,展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國的歷史、現實,文化、思想、精神、信仰之間一種寬廣而親密的聯系。我很贊同戴老師的觀點,我們把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兩個作家放在一起論說時,喜歡用廣度描述托爾斯泰,用深度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其實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他的廣度,這種廣度可能在某些方面托爾斯泰也不及。

《陀思妥耶夫斯基》五卷本對這部分內容有充分的描寫,我舉個例子,來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由于他對俄國歷史、現實、文化、精神、思想等把握的廣度,進而帶來了他對俄國文學的深刻理解。第五卷中提到,1880年5月下旬到6月初,陀思妥耶夫斯基去莫斯科參加普希金紀念碑的揭幕儀式,在這個儀式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跟屠格涅夫有個競爭,屠格涅夫先發表演講,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二天再講。弗蘭克用很多筆墨,作了很多渲染,來講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普希金的理解。他充分地闡發了他所理解的普希金的意義。第一,即使是在普希金創作的第一個階段,一般文學史家看來還是模仿西方的階段,普希金已經表現出他的俄羅斯品質。陀思妥耶夫斯基闡釋了普希金的作品《茨岡》中的阿樂哥形象,他認為阿樂哥是俄羅斯大地上的一個不幸的漂泊者的形象,彼得大帝改革之后這種形象就在俄國出現。普希金準確地把握住了這個形象,后來又在《葉甫蓋尼·奧涅金》當中,通過奧涅金的形象,進一步塑造刻畫了這個不幸的漂泊者的形象,成為俄國文學經常出現的多余的人的形象。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普希金的第一重理解。

第二重理解是,普希金寫《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時候塑造了一個俄羅斯女性的形象——達吉雅娜,最后達吉雅娜拒絕了奧涅金向她的求愛,因為她已經嫁給一個年紀很大的將軍。很多人不理解達吉雅娜何苦要忠誠于年老的將軍。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來,達吉雅娜是普希金筆下的俄羅斯的靈魂,她對奧涅金的拒絕,對婚姻的忠誠,源自俄羅斯精神。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不幸基礎上,哪怕那個人是一個年老的將軍。幸福不僅僅是享受愛情,幸福還是最高的精神和諧。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里對普希金與俄羅斯精神進行了準確的關聯。

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普希金的闡釋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普希金有著深刻的理解,并且他揭示出普希金作為偉大的詩人,在整個俄國文學、文化歷史上的先知地位。如果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沒有這個廣度,他對普希金的理解是不可能這么深入和準確的。所以他在莫斯科的演講引起了轟動,當時所有聽眾紛紛擁抱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他破解了普希金的秘密。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什么能破解普希金呢?屠格涅夫也在破解,很多作家、評論家都在試圖理解普希金,為什么唯獨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取得了成功?正因為他有這樣的廣度,他把自己的創作跟整個俄國社會文化史結合起來,因此他才能理解普希金在俄國的地位和意義。

第三方面,五卷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充分證明了全世界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個判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個思想的藝術家。當我們在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偏重于他作為藝術家、小說家的一面,有時候我們會說他是一個思想家。如何來讓讀者理解作為思想的藝術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呢?弗蘭克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整個的創作歷程揭示了這一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和藝術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他的很多思想,其實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抽象觀念、哲學上的東西,而直接根植于俄國社會。

《地下室手記》是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弗蘭克就是從《地下室手記》開始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他從《地下室手記》切入,試圖去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當中很多觀念升騰而形成的幻景,如果不把這些幻景放在歷史環境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就成了一個幻想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而一旦放在俄國現實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一個偉大的、思想的藝術家。

莫斯科地鐵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站。

糜緒洋: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俄研究與在中國影響

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蘇聯、俄羅斯的研究狀況,可以標幾個關鍵的時間點,一個是他剛剛逝世之后到蘇聯建立之間的這段時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銀時代,那時俄羅斯誕生了很多哲學家,尤其是宗教哲學家,比如梅列日科夫斯基、別爾嘉耶夫、洛謝夫、舍斯托夫等,他們對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內的俄羅斯經典作家進行了各種闡釋。這些著作,與其說是嚴謹的學術研究,更多的是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觀念來闡述作者自己的思想,但他們對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深度的發掘,至今是后世很多學者的嚴謹研究所不能企及的。

1921年,也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一百周年,蘇聯進行了大規模的紀念活動,這對主辦者而言還是頗為尷尬的,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很多方面跟他們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沒想到革命成功后,第一個要慶祝的大作家誕辰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當時的陀學研討會,在同一張桌子的兩邊還能坐著立場截然不同的人。一邊是別爾嘉耶夫這樣的宗教哲學家在大談陀氏的啟示意義,另一邊坐的是盧那察爾斯基,蘇俄第一任教育人民委員(即教育部長),說著新政權應如何批判性地接受陀氏的遺產。不過好景不長,宗教哲學家們一年后差不多都被送上哲學船驅逐出境了。

但也有一些學者沒有出席這場研討會,比如形式主義文論最重要的傳人巴赫金,當時他已在醞釀自己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論稿。幾乎要到半個世紀后,歷經無數磨難,他的論著才會被人重新發現,徹底改變了陀學研究(確切地說,是一切文學研究)的格局。

官方試圖將陀思妥耶夫斯基包裝成一個書寫被侮辱與傷害者的革命受難者,而對于他們不喜歡的部分,則要么變形一番塞進官方體系,要么進行嚴厲批判。二三十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著作盡管為數不多,但還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除了許多后來成為經典的研究著作外,陀氏手稿、書信的整理也在進行。1935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科學院出版社出版了最不受當局歡迎的《群魔》。此事在主流媒體上引起大爭論,最后已出版的書被收回,出版社領導和編輯承擔了毀滅性后果。過去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多只是個不方便的人物,現在他開始變得危險了。

糜緒洋,俄羅斯科學院副博士研究生,俄語譯者。

戰后蘇聯的文化管控一度有所松弛,但1946年日丹諾夫對阿赫瑪托娃、左琴科的批判(那句著名的一半是修女一半是蕩婦即誕生于此時),在文化界引起非常大的連鎖反應,1947、1948年,多利寧和吉爾伯丁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受到批判,結果從1949年起一直到1956年,持續七年時間蘇聯沒有發表、出版過一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論文或專著。

直到1956年,蘇共二十大前幾周,蘇聯宣布陀思妥耶夫斯基為當年官方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巨大的印數發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十卷文集。這個標志性事件意味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蘇聯得到了部分平反,作為一個文化史現象,它與赫魯曉夫的解凍進程是密切相關的。

197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150周年,蘇聯在官方層面上舉辦了非常大規模的紀念活動,盡管仍免不了按照官方立場重塑一個蘇維埃作家形象,但蘇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可以在這一年劃一道分界線,后71年代陀學研究著作的數量開始井噴,并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有學者統計過,在俄羅斯的論文網站上(類似知網)用題名、關鍵詞、摘要檢索陀思妥耶夫斯基,結果是從2016年起,每年發表的文章都超過一千篇。若再算上未稍稍提及他的論文、專著的章節等,這個數字差不多要乘以六。換言之,一個人用一年時間也看不完俄羅斯學界一年內產生的陀學論著。

1971年的另一個重大事件是現代陀學奠基性巨著三十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開始由蘇科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著手編纂出版(從1972年出版第一卷,歷時十八年,到1990年才出齊)。這套全集的編者都是頂尖學者,比如主編弗里德蘭德爾,中文世界翻譯過兩本他的專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現實主義》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世界文學》,但其實他最大的學術成就是主持了這套《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許多頂尖陀學家都放棄了個人功名,全身心撲在了《全集》的??焙妥⑨尵帉懝ぷ魃?。

我們知道,中文世界也有《魯迅全集》《茅盾全集》等,但它們和蘇聯學者編的各種作家全集完全不一樣。翻開三十卷陀氏全集,可能首先就會被那種密密麻麻的觀感震撼。每部長篇小說所附的注釋都比正文還要厚。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某處提到伏爾泰說過什么,那注釋不會簡單寫一句伏爾泰,生卒年月,法國思想家,著有這書那書就完了,它會很詳盡地論述這里指的是伏爾泰什么著作中的什么話,陀氏對伏爾泰的哪些思想接受,哪些思想不接受,他在人生不同階段對伏爾泰的認識有什么變化,等等。

弗蘭克的傳記寫作差不多也是與三十卷同步,第一卷出版于1976年,第五卷出版于2002年。如果大家在閱讀時仔細從文獻考察的話,會發現他前幾卷還得自己做很多細節考據工作。而到后兩卷,這些事情省了大半,因為三十卷全集的編纂者都幫他做完了,他只需直接引用他們的成果即可,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文本細讀和比較研究上??梢哉f,他是從巨人的腰上逐漸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差不多在十年前,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二十二卷的中文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就是以三十卷全集為底本。當然嚴格來說并不全,我粗略統計過,《作家日記》大概只收錄了三分之二,而書信光未收篇目的目錄就有16頁(當然其中多數可能都是不重要的事務性便箋)。手稿、筆記完全沒有收錄,題解只有文學作品有,且都是很簡要的摘錄。即使如此,也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所以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手稿,中文世界基本尚未翻譯過。弗蘭克的傳記里面引用、論述了不少,這可能是目前在中文世界能讀到最多陀氏手稿的地方了。手稿為什么重要?首先可以通過它知道一部作品從作家腦海中幾個構思發展到最后成型的整個創作過程。再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的觀念在文學作品往往是通過角色之間的對話,以間接的形式表達出來,而他在手稿中,則以命題的形式非常精確地寫出來,因此兩者之間往往可以互作參照。

2013年開始,普希金之家的學者又開始編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第二版,總共三十五卷,目前編了九卷。新版新在哪里?一個是文字部分重新???,另一個是題解、注釋大大豐富,補充了許多蘇聯時期需要規避的內容,以及近幾十年來陀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第七卷《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第七卷《罪與罰》的注釋部分,一共800頁,前300頁是《罪與罰》的三版創作手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字跡非常潦草,尤其在打草稿時,手稿識別專家會識讀這些天書,包括被他劃掉的詞句,也會在腳注中得到體現。之后100頁都是關于版本學的,作家生前出版的各個版本的《罪與罰》中,某個詞某句話有過哪些改動,全都會羅列出來。隨后的400頁就是注釋,一開始是題解,交代小說的創作過程,當時思想界、新聞界的熱點議題,這些議題和《罪與罰》諸多母題的關系,以及《罪與罰》發表后俄羅斯報刊上的評論,最后是小說的后續影響,不僅包括對俄羅斯文學、世界文學的影響,也包括對影視、戲劇界的影響。題解之后,就是對具體文本的逐行注釋。

但是,這么一部包羅萬象的皇皇巨著,印數才700冊。而1973年第一版的《罪與罰》注釋卷印了20萬冊。現在編這么一套嚴肅學術書的困難,也就可想而知了——資金非常之少,參與者基本都是在用愛發電,資金不到位,好學者流失非常嚴重。過去普希金之家是蘇聯陀氏研究毫無疑問的頭把交椅,現在很多人未必還這么想了。但大家還是東拼西湊(無論資金還是人員),努力把新版全集編下去。

新版全集,還新在校勘。嚴格來說,陀氏并非校勘難度很大的作家,因為主要作品在他生前都發表了,也就是說都有定稿。難度較大的主要是手稿、筆記、書信等。當然作家要是泉下有知,可能會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本來就不是寫給你們看的,你們何必自尋煩惱。

舉個例子談談手稿重新??钡闹匾浴N覀冎溃栋装V》里有句名言:美拯救世界。當然,這句話也不是作者直接說出來的,而是通過兩位主人公的對話慢慢引出來的。這句話具體是什么意思,這個美到底是哪種美,作者本人是否同意這個觀點,小說中其實并沒有給出答案。但我們在《群魔》的手稿中發現了這么一句話:Mir stanet krasota Khristova,嚴格來說這句話語法并不嚴謹(在手稿中是很常見的),可以理解為世界將變成基督的美,也可以理解為基督的美將變成世界。從1935年這段手稿第一次公布至今,關于這句話寫了無數研究著作,尤其比如是討論作家的美學觀的進化——在《白癡》里還只說美拯救世界,到《群魔》就強調是基督的美,且它還要變成世界云云,甚至還有學者寫了一本書,書名就是這句話。結果最近校勘學家發現,這句話一直被讀錯了,其實這句話是Mir spasaet Krasota Khristova,基督的美拯救世界。換句話說,就因為過去的??闭呖醋哐哿藘扇齻€字母,導致一整個錯誤的學術傳統延續了七十多年。

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響,就文學界而言,要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沒影響誰,可能還比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影響了誰簡單些。即使最痛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高爾基和納博科夫,若是深究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他們兩個人創作的影響來,他們自己看了也要發抖。比如劉佳林老師就此專門寫過一篇論文,叫《納博科夫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電影界,比如所有文藝青年心中的神塔可夫斯基。今年年初魏東老師推出了一本《塔可夫斯基父子》,講導演塔可夫斯基和他詩人父親的人生經歷。書中大量提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塔可夫斯基父母親和對他本人的影響。有人說塔可夫斯基是最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導演,雖然他沒有拍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想要改編《白癡》,但計劃沒有實現),但在精神結構上或許是最契合的。

舉個例子,他拍過一部科幻電影叫《索拉里斯》(舊譯《飛向太空》),改編自波蘭科幻作家萊姆的同名小說。萊姆今年很火,因為他的作品被系統性地譯成中文出版了。電影拍出來之后,萊姆一看氣得不行,我寫的是科幻小說,你倒給我改成《罪與罰》了。多少能從側面反映出塔可夫斯基創作的精神底色。

《塔可夫斯基父子:阿爾謝尼與安德烈》,[俄]馬克西姆·古列耶夫著,張曉東譯,文學紀念碑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6月版。

國外導演,改編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也不少,維斯康蒂的《白夜》,布列松的《夢想者四夜》《溫柔女子》,黑澤明的《白癡》,大家都耳熟能詳。不久前剛在上海辦過影展的當代土耳其導演努里·杰蘭(通常被誤譯作錫蘭),他的《冬眠》說是改編自契訶夫的兩個短篇,但里面也有來自《白癡》的段落;新片《野梨樹》里的許多哲學爭論,明顯也來自陀氏。

最后粗粗談一下陀氏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對中國近代文學影響最大的陀氏作品,主要是《窮人》《死屋手記》《被侮辱與被傷害的人》和《罪與罰》,這種取舍至今仍不乏影響力,比如《被侮辱與被傷害的人》遠非他最重要的作品,卻往往被收錄于各種名著名錄中,再版頻率遠高于《群魔》,甚至《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樣更為輝煌的作品??疵駠鴷r各位大家對陀的評論,感覺他們讀過的一手材料可能也僅限于此,其余更為高深者,往往都是借助勃蘭兌斯、昇署夢之類當時流行的二手材料。陀思妥耶夫斯基引起他們重視的,主要是他的革命受難者身份,以及他創作中對被侮辱與被傷害的人之同情,至于更為深刻的政治、哲學、宗教主題,通常不是被刻意回避,就是過于沉重,超過了他們的承載閾值。李澤厚先生所云救亡壓倒啟蒙的傾向,也體現在了對陀氏的接受上。

那個時代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理解最深刻的,可能還是夏氏兄弟。今年陸續出版的二人書信集中有許多關于陀氏的零散論述,能看得出他們認真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的作品,且有自己的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夏志清衡量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準繩,甚至張愛玲這樣我們通常以為與陀氏風馬牛不相及的作家,他都能拿陀氏來比附。

最近在為新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第十一卷《群魔》的注釋部分搜集一些有關《群魔》在中國影響的材料。因為歷史的原因,這部小說的中譯本出現得相當晚,因此可能大大地減少了它在中國本應有的影響力。但還是能例舉一些作品,或許是受了它的直接影響,或許至少與它形成了有趣的呼應,比如閻連科的《堅硬如水》、新生代作家周愷的《苔》。

整理 | 嚴步耕

編輯 | 走走

校對 | 陳荻雁

上一篇:

下一篇:

? 同類閱讀

分享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高安市| 梅州市| 咸丰县| 巩留县| 阳江市| 深泽县| 黑山县| 花垣县| 襄城县| 武安市| 手游| 岗巴县| 长宁县| 平潭县| 大丰市| 北辰区| 建始县| 龙井市| 山西省| 喀喇沁旗| 塔城市| 偏关县| 广安市| 安新县| 呼图壁县| 九台市| 嘉定区| 名山县| 浦东新区| 江城| 交城县| 东海县| 中阳县| 班戈县| 井研县| 宁德市| 山阴县| 柞水县| 盐亭县|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