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長的下午:決定滑鐵盧戰役的400勇士
最漫長的下午
燃爆的滑鐵盧戰役關鍵一戰!戰爭大片視角的400勇士的勇氣、忠誠和必勝信念!
外文名稱:The longest afternoon: the 400 men who decided the battle of Waterloo作者:【英】布倫丹·西姆斯 著,陳幸子 譯出版時間:2017-10-01
編輯推薦
揭秘世界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滑鐵盧戰役、拿破侖流放等
我們很熟悉滑鐵盧戰役,也知道拿破侖在此戰后失利被流放,但究竟當時拿破侖離勝利有多遠,歐洲局勢當時有多危急,《最漫長的下午》一一道來,本書揭秘了滑鐵盧戰役的關鍵所在:拉海圣戰役,再現了當時人們的焦灼,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了滑鐵盧戰役和拿破侖、威靈頓等人。
*跌宕起伏、熱血沸騰的戰斗過程,描述勇氣、忠誠和必勝信念的殊死搏斗
沒有枯燥的戰斗數據、槍火、排兵布陣,只是以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節奏,把拉海圣戰役分解,奧普迪達旅長、巴林少校、步兵林道等就好像站在你面前拼死決斗,如何面對法軍的輪番進攻,戰斗到一半突然沒有子彈等,燃爆了,不輸給《戰狼》《敦刻爾克》的勇氣、忠誠和必勝信念。
*知名歷史學家,通俗歷史大作,獲國外數十家媒體盛贊
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系史學家布倫丹·西姆斯,將一個下午的戰役濃縮成薄薄一冊,通俗好讀,《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科克斯書評》,以及各大軍事網站稱贊! 故事的節奏很快,再現了戰斗中的硝煙、熱浪和混亂 對拉海圣莊園血流滿地、英勇頑強的防守的扣人心弦的描述……戰斗之前,我們一起宿醉未醒、饑腸轆轆、衣衫濕透,然后又一起經歷敵人步兵和騎兵看似永無休止的輪番進攻。
內容簡介
1815年,拿破侖從流放地回到法國,隨即掀起滑鐵盧戰役。當時誰也不知道,拿破侖將自此戰后永遠退出世界舞臺。更無人預料到的是,決定這一戰,乃至整個歐洲的命運的關鍵人物是英王德意志兵團的400名歩兵。他們負責防守拉海圣莊園,這里是通往布魯塞爾的必經之路。
借助新發掘的目擊者報告和細節,劍橋大學國際關系史專家布倫丹?西姆斯再現了奧普迪達旅長、巴林少校、步兵林道等400勇士出于反對拿破侖暴政的覺悟、對英國國王的忠誠、德國人的愛國主義、戰友情、朋友誼以及軍人的職業道德,進行了不知疲倦的持續戰斗,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法軍的無畏形象。盡管傷亡慘重,最終不敵而退,他們對戰事的延宕拖垮了拿破侖,以一己之力決定了歐洲歷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這次戰役。
西姆斯圍繞著拉海圣莊園重新審視滑鐵盧戰役,給了我們一個全新視角,讓我們了解到拿破侖在滑鐵盧曾比眾人通常認為的更加接近勝利。這本書是軍事史上不應錯過的經典作品。
作者簡介
布倫丹?西姆斯:英國知名歷史學家,劍橋大學國際關系史專家。他的研究涉及英國、德國、美國的近現代外交關系史。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歐洲》《德意志的權力之爭:1779—1850》《最糟的時刻》,以及《三次勝利與一次失敗》。其中,《歐洲》入圍萊昂內爾?吉爾伯圖書獎,《最糟的時刻》獲塞繆爾?約翰遜獎提名。
精彩書評
西姆斯講述的拉海圣莊園的戰斗故事內容豐富、逼真,有許多目擊者的細節描述……講得特別吸引人,故事中有勇敢、恐怖和痛苦……西姆斯給了我們一個提醒:滑鐵盧不僅僅是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戰斗,還是一場歐洲之戰。
——《紐約時報》
布倫丹·西姆斯以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節奏,極為詳盡地記錄了這場戰斗中特別艱苦的一部分……實現了一個特別困難的任務,那就是從新鮮、有用的角度來看歐洲歷史上被反復研究的問題之一……(這是一個)特別生動的故事……故事的節奏很快,再現了戰斗中的硝煙、熱浪和混亂。
——《金融時報》
西姆斯敘述流暢,而且經過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他的作品不僅讓專家感興趣,對不熟悉當時歷史背景的讀者來說也是十分有趣的。西姆斯關注的是一段特定的情節,而不是更大的畫面,與某些更加全面的調查相比,他更好地反映了滑鐵盧的殘酷現實。
——《華爾街日報》
這是一本優秀的小書,是極高水平的微觀史學。
——《華盛頓郵報》
西姆斯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發生在19世紀戰場上的一場激烈的戰斗,雙方部隊都十分勇敢頑強。
——《華盛頓時報》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