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比較有名的標簽是:唯一有中國元素的故事。但其實,這個故事明明跟安徒生自己小時候的幻想和長大后的愛情有關。
《夜鶯》的時代背景正好是中國的清朝道光年間,所以國外很多版本的《安徒生童話》里,故事的插畫里是清朝服飾,還是非常符合實際。
簡單概括下這個故事:
中國的皇帝聽說自己國家里有一只歌聲美妙的夜鶯,但侍臣們沒人認識這只鳥,在廚房女傭的帶領下,在森林里找到了夜鶯。皇帝迷上了夜鶯的歌聲,將夜鶯留在宮中,夜鶯不愿失去自由,悄悄飛回到森林。
日本皇帝送來一只珠光寶氣的人造夜鶯,后來人造夜鶯壞了,皇帝病了。大家都以為皇帝要死了,選定了新的繼承人(新皇帝),沒人理會老皇帝。
在死神來召喚老皇帝之際,真夜鶯回來了,美妙動聽的歌聲里,死神離開了,皇帝病好了。
故事的開始寫夜鶯有著非常平凡的出身,后來成為皇宮里的歌者,本可以名利雙收了,但夜鶯并不貪圖榮華富貴,始終能夠堅持做自己,在童話故事里,這樣的女性角色是非常少見的。
安徒生的筆下,夜鶯善良、純潔、高尚、有才華。同時,夜鶯也擺脫了童話故事當中女性的被拯救者的固有標簽,甚至恰恰相反,于皇帝而言,夜鶯是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現的,她不僅將皇帝從死神手里奪回來,還拯救了皇帝的靈魂,所以夜鶯這個形象是非常豐滿的,極具獨立性,這在童話故事里是非常難得的。
真夜鶯與人造夜鶯
而這個故事當中,真夜鶯和人造夜鶯的對比也非常耐人尋味。
日本皇帝送來一只珠光寶氣的人造夜鶯,宮廷樂師對它贊不絕口,因為它身體里的曲子是安排好的,要它唱什么調它就唱什么調。
而真夜鶯只會按自己的方式去唱歌,所以你永遠也猜不到她會唱出什么歌來。
所以真夜鶯被棄,人造夜鶯受到寵愛。
但是呢,大家記得吧,在《皇帝的新裝》出現了一個勇敢說真話的男孩,戳穿了大家的自欺欺人。而在《夜鶯》里,也出現了一個敢說真話的人,有位聽過真夜鶯唱歌的漁夫認為,人造夜鶯雖然唱得也不賴,長得也確實像個真鳥兒,但它似乎少了種什么東西。
少了什么呢?靈魂!人造的夜鶯是沒有靈魂的。
真夜鶯外表不及人造夜鶯華麗,但她是代表著真善美的,她是一個真正的歌唱家,藝術家,她胸懷寬廣,心有大愛。并以她的大愛將皇帝從死神手里奪回來,并且感動了皇帝,對已經壞掉的人造夜鶯心懷包容。
最令人動容的無疑是故事的最后,皇帝與夜鶯的對話。
皇帝要報答夜鶯時,夜鶯說:
當我第一次唱的時候,我從您的眼里得到了您的淚珠——我將永遠忘記不了這件事。每一滴眼淚是一顆珠寶——它可以使得一個歌者心花開放。
而皇帝要把夜鶯留在身邊時,夜鶯拒絕說:
我將歌唱那些幸福的人和那些受難的人。我將歌唱隱藏在您周圍的善和惡。
比起您的王冠來,我更愛您的心;然而王冠卻也有它神圣的一面。
你看,夜鶯從來就不貪圖富貴享樂,她只是想把真善美帶給人間,夜鶯的內心是多么高尚!
安徒生的夢與愛
安徒生為什么要講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從史料來看,安徒生雖然游歷了不少國家,甚至到過土耳其,但從未到過中國。
其實,安徒生在自傳《我的童話人生》中,描繪過童年時對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的向往:月夜,他坐在家鄉小鎮歐登塞的河邊,幻想著一位中國王子挖穿地球過來聽他唱歌,并且把他帶到中國,讓他成為富貴顯赫的人。
另外也有資料說,安徒生長著單眼皮,細眉毛,小時候家鄉人常說他長得像中國人。
或許正是這些因素使得安徒生萌生了要為中國寫一篇童話的想法吧。
而夜鶯,很多朋友都知道,夜鶯是有真實的人物原型的,她就是安徒生曾經暗戀過的姑娘——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珍妮·林德。
珍妮·林德的出身跟童話里的夜鶯一樣,非常平凡,而且珍妮還是一個私生女。她的童年跟安徒生生活在社會底層,9歲進入瑞典皇家歌劇院學習,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歐洲19世紀備受矚目的女高音歌唱家,后來被人稱為瑞典夜鶯。
瑞典夜鶯這個美譽正是源自安徒生的這篇《夜鶯》。
1840年,安徒生與珍妮相識,但珍妮當時對安徒生較為冷淡,兩人沒有過多交集。1843年兩人再度相遇,這才開始真正熟悉起來,珍妮在哥本哈根期間,安徒生每天都會去看望她,和她聊天。
安徒生愛慕珍妮,但珍妮卻只是把安徒生當成兄長,安徒生也從未對珍妮表白過,珍妮很快跟一位鋼琴家結婚。
所以對安徒生而言,珍妮就是他的白月光。安徒生在自傳中說,珍妮是一位純潔的集各種聲樂天才之大成的女性。
所以愛而不得的安徒生將這份感情升華到了自己的作品當中,在《夜鶯》里刻畫了一個唯美、圣潔的夜鶯。
簡而言之,《夜鶯》就是寫的安徒生對東方神秘國度和愛情的向往、它非常寫實,它寫是安徒生的夢與愛。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