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能在影視劇或古典書籍中,看到或聽到守身如玉這個詞。那么古人為什么要把守身和如玉這兩個詞結合在一起,而不說守身如金、守身如石、守身如水....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守身如玉的說法從何而來?
漢語詞典中對守身如玉的解釋是:保持貞操,像玉一樣潔白無瑕,常用來形容女子懂得潔身自好。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其實守身如玉這個詞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原文注解:事奉人,以事奉誰最為重大?以事奉自己的父母最為重大;守護東西,以守護什么東西最為重大?以守護自身的節操最為重大。不喪失自身的節操而且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聽說過;喪失了自身的節操反而還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從來都沒有聽過。試問,誰沒有做過事奉人的事情呢?但事奉自己的父母才是事奉的根本;誰又沒有做過守護的事呢?但守護自身的節操才是守護的根本。
守身為什么非要如玉呢?
其實《孟子》只是說強調了守護貞操的重要性,并沒有明確指出:守身就一定要如玉。可想守身如玉的說法也是后人據此創造的,那么這就回到了文章開頭的話題。守身為什么要如玉,而不能是如金、鐵、水........呢?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玉的價值非凡
玉的質地溫潤細膩、顏色純白、表里如一,在古代,人們對玉是既喜愛又敬仰的。因為在人們心中玉是匯集天地之靈氣、凝日月之光輝、孕萬物之豐彩的大自然的精靈,它不僅能夠驅災辟邪,而且還寓意吉祥。此外,玉除了具有辟邪的功效還具有很多作用,比如,入藥、祭祀、殉葬等等。所以正是其非凡的價值,才決定了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2、玉的精神高貴
玉在我國擁有幾千年的文化,它之所有能源遠流長,這與它高貴的精神離不開。可以說,玉永遠都透著一股高雅、溫潤和堅韌的精神氣,它是純潔、神圣和吉祥的象征。此外,古人也把玉作為德的載體,將其賦予五德(仁、義、智、勇、潔),可見古人把玉看得和自己的貞操一樣重要。
3、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更是以儒教文化為主體演繹發展而形成。自古以來,儒家文化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君子必佩玉等傳統觀念。而孟子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以當他提出守護貞操的重要性時,人們自然會想到用玉來做比喻。
守身如玉指的是那種玉呢?
古人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意思說只要是漂亮的石頭,具有玉的五德,都可以稱之為玉。可我們知道,自然界中的玉石種類有千千萬萬,漂亮的石頭更是數不甚數。那么,我們這里所說的守身如玉中玉,到底指的是那種玉呢?
根據漢語詞典對守身如玉的解釋,我們很容易得出,這里玉一定要具備兩個特點。其一,顏色要是潔白的,其二,質地要是無暇的,也就是看著很通透。根據這兩個特點,我們不妨做出以下推測:
推測一:和田玉
一說到玉,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田玉。的確,和田玉作為我國四大名玉之一,在我國的玉文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更是顏色純白,潤如羊脂,所以它占了一個候選者的席位。
推測二:漢白玉
其實漢白玉并不是玉,而是大理石的一種。之所以以玉命名,是因為它瑩潤有光澤,薄的地方都能透過光。漢白玉潔白無瑕,質地堅實而又細膩,非常容易雕刻,在古代是一種名貴的建筑材料。據說,因為是從漢代開始用這種潔白無瑕的美玉來做建筑材料的,所以人們就順口說成了漢白玉。
推測三、京白玉
京白玉也是一種白色的玉石,但它其實是石英質巖。因其主產地在北京近郊而得名。它質地細膩、光潔油潤,用它制作的玉雕品晶瑩剔透,很受人們歡迎。此外,京白玉的產地分布很廣、產量巨大。與和田玉相比它的透光性更好,但韌性較差、性脆。
寶姐說:其實在漢語成語詞典中,還有許多帶有玉的成語,比如:亭亭玉立、憐香惜玉、金枝玉葉、冰清玉潔等等。如果你對守身如玉還有什么解釋,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哦!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