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釋義:孟子回答(鄒穆公)說:災荒年,您的百姓,年老體弱的棄尸于溝壑之中,年輕力壯的到四處逃荒,有差不多上千人;看看您的糧倉,里面堆滿了糧食,貨庫里裝滿金銀財寶,但官吏們卻從來不告訴您有關百姓的情況,這是官府長期不關心百姓欺壓百姓的后果呀。曾子曾說過:‘要小心要小心,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那些百姓從現在開始就要反對您了。(但)您也不必對此擔憂。只要您施行仁政,百姓自然而然就會親近官府,肯為那些官吏獻出生命了。
現多用于形容人說話不算數或做事不認賬,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復無常。
語見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九回:老殘說:前次有負宮保雅意,實因有點私事,不得不去。想宮保必能原諒。宮保說:前日捧讀大札,不料玉守殘酷如此,實是兄弟之罪,將來總當設法。但目下不敢出爾反爾,似非對君父之道。
釋義:老殘說:上一次,我有負宮保你的好意,確實是因為有些私事,不得不去處理。想必宮保你能諒解。宮保說:前兩天我恭敬地拜讀您的書信,想不到(曹州的)玉賢太守(也作御賢)竟然如此殘酷毒辣,實在是我的罪過,以后總會想辦法彌補。但眼下,不能說話不算話,這實在不是對待官府應該有的態度。
鳴謝: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傅亞庶作為本文顧問給予指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