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陳喆)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與文人結緣,就流傳出一段段旖旎多彩的故事。很多詩人詞人甚至以飲酒聞名于世。譬如竹林七賢中的劉伶、采菊東籬的陶淵明、詩仙李白以及蘇東坡等等都曾寫下很多飲酒的名句。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的是《王立群妙品古詩詞》這本書,聽他講講李白是如何勸酒的。
酒,對于李白來說,不可一日無此君。
酒是知己,酒是紅顏,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贈內》),酒是心頭好,酒是春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杜甫《飲中八仙歌》),酒中有真意,酒后有文章。
李白喝酒,理由很多。歡快時喝,痛楚時喝,花前月下喝,大江東去喝,要想喝,總能找到特好的理由。那么,與別人喝酒呢?李白能找到勸酒的理由嗎?勸酒,也是一門藝術,有水平的勸酒,不在于你喝了多少,而在于你讓別人喝了多少,而且是心甘情愿地喝。
顯然,李白的勸酒藝術很高超,《將進酒》一詩,可作證明。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氣魄很大,其實就是在勸酒,可以稱為天下第一勸酒詩。
李白勸酒的對象是好友岑勛、元丹丘,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勸酒的理由是什么呢?很嚇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大河之來,勢不可當,大河之去,勢不可回。朝暮間青絲白雪,人生苦短,生命渺小。說白了就是借酒尋歡,借酒消愁。
這實在不是一個高明的理由,你看人家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天冷欲雪時分,爐火燒得通紅,圍爐而坐,喝杯新釀的美酒,暖暖身子,溫馨熾熱,熱烈歡快,雅致小資。再看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依依惜別,情真意切。
那么,《將進酒》為什么美名遠揚呢?
《將進酒》在愁情中,寫出了豪情。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夠豪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夠盡興;五花馬,千金裘,都是身外之物,為了飲酒,為了盡興,這些東西都可以拿去換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夠灑脫!
豪情哪里來?自信與散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對自己才情的自信,對錢財的散淡。千金散盡還復來,對于李白來說,不是夸張,散錢之事,他真做過。李白輕財好施,東游揚州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每遇落魄公子,李白都加以周濟。
有人說李白是富二代,有錢就任性,誰不會呢?但其實,李白也有沒錢的時候,散盡家財,回家后四壁空空,沒有任何產業,身穿的狐裘破爛,歸來無產業,生事如轉蓬。一朝烏裘敝,百鎰黃金空(《贈從兄襄陽少府皓》)。但即使這樣,李白仍然是一個大寫的李白,不為錢財束縛。
喝酒為消愁,消愁卻能寫得豪情萬丈,寫得這般正能量,留下千古激蕩人心之名言,除了李白,也是沒誰了。
《王立群妙品古詩詞》
王立群 著
東方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可以說是一本新人間詩話。中國自古就有詩文評點的傳統,王立群教授以數十年學術造詣,將教學中教授古詩詞的獨特感悟著作成書。全書對詩歌的解讀,不追求一字一句的詳細解釋,不追求一句一聯的全面鑒賞,而是從個人的評點出發,努力立足詩詞語境,針對經典名句,抽絲剝繭,旁敲側擊,深入淺出的流行語言讓傳誦一兩千年的經典詩詞活在了當下。比如佛系男神,比如寶寶心里苦,比如確認過眼神,遇見了對的人等。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