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舞獅有關的兩個廣府俗語
廣府俗語:擒擒青,搞出個大頭佛,這兩個俗語都與廣東舞獅有關。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中華大地以前沒有獅子,大概從漢朝時期從西域傳過來,傳說獅子可以驅邪招福。因此獅子被譽為神獸的一種。北方稱獅子為瑞獅。但在南方,則叫做"醒獅"。
南方地區為什么把"瑞獅"叫"醒獅"呢?因為粵語的"瑞"同"睡"同音,睡覺的獅子固然沒有精神,不被人接受,因此,南方人用"醒"來代替"瑞",故稱"醒獅。
粵語形容人心急,用了一個詞叫"擒青"又寫作"擒擒青"。按照字面解釋:擒的基本釋義:捉拿。如擒拿。生擒。就擒。欲擒故縱。擒賊先擒王。
一個擒字,活畫了擒青者試圖捷足先登的迫切心情。
何物擒青?不同年齡的人對青有不同的認識。小朋友一般喜愛口腹之欲,哪怕燙得自己嘴起泡眼翻白也要冒險一試,這時,當父母的就會責怪道:擒青!小伙子,遲早要對靚女的音容笑貌發生興趣,規矩一點的,自然要走完一段相識、相知、初戀、熱戀的漫漫長路。不規矩的,有時會惹起一聲嬌嗔:擒青!
原來"擒青"同南方舞獅有關。南方舞獅,少不了采青。所謂青,就是把一封利市,綁在一棵生菜上。青有高青、水青與蟹青之分。高青是把青吊得高高的,水青是把它放在水盆中,蟹青是用圓盤蓋著。
采青一定要經過見青、驚青、采青、碎青、吐青等幾個程序,配以鼓點的舞步動作,程序不能錯亂。如果隨便舞幾下獅子,就將青取去,定會貽笑大方,被嘲為擒青。
捅了個大簍子粵語叫做:"搞岀個大頭佛。粵語中搞岀個‘大頭佛’,意思是遇到了麻煩事,即人們常說的大鍋,普通話的捅了個大簍子闖禍意思相近。大頭佛是什么?為什么叫"搞出個大頭佛"?
廣東省廣大城鎮、鄉村連年過節,喜慶吉日,必以舞獅子助慶,春節期間,更是醒獅盛會,熱鬧非凡。舞法上,廣東省與外省有所不同,廣東的是由兩條大漢一前一后,即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被的,還有一人戴和尚面具,身穿長衫,手執葵扇在前面逗獅,這逗獅的人就叫大頭佛。
因為在舞獅時總是由大頭佛在前面引路,后面才跟著出現舞獅的和敲鑼打鼓的一大群人,看起來都是由大頭佛引來的,由此引申出來用大頭佛比喻帶來了一大串麻煩。(聶巨平)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