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經過,是一種溫和的表達和善意的訴求,是對自我未來的鏈接,更是一場自我把握與拜托。
佛教講“空”,要想跳出煩惱,不被痛苦折磨,就要學會調整好心態,要學會看空一切,看淡一切。看空一切,不是說一切都空了,我就無所謂了,不是那樣。“空”是空煩惱,是經歷這人生的時候不要去執著哪一樣東西,你執著了什么,什么就是你內心痛苦、煩惱的根源。不讓你執著,但不是說不讓你認真去做。你不認真去做,那么受到生活懲罰的、受到生活折磨的還是你自己。
你身邊的人你不去認真對待,你自己的工作不好好的打理,你的學習不努力,你的所作所為,你不去認真對待的話,誰替你背負這所有的結果?誰替你經過這人生當中的風雨磨礪?誰會替你去經歷這每一分每一秒的人生歲月?所以說,雖然是空的,但空是讓你空掉煩惱,不是不讓你認真去做事。該認真的時候還是要認真,該把握的還是要好好把握。做自己該做的,做自己能做的,該有什么責任、義務,該承擔的要承擔,不能逃避,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心病還要心藥醫”,生活當中我們有什么樣的病痛該看醫生看醫生,該吃什么藥吃什么藥,要調整好心態,不要被病痛嚇倒。不要總是想著自己得了什么什么病,這日子沒法過了。再沒法過,誰也替代不了你。遇到病痛、遇到磨難,一定要學會自己堅強,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自己堅強,才能讓自己的腳步走得更踏實、更從容。
《心經》的最后一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講“去吧,去吧,一切都去吧,讓所有的煩惱,讓所有的糾纏,讓所有的困惑、得失、成敗、憂傷從內心當中剔除出吧”。找出自己煩惱困惑的根源,怎么走出來?怎么發現?怎么找到那個根源?還要自己去尋找,自己去走出來,要自己一步一步去丈量。
在生活當中,與其說我們是活在空氣里,不如說我們是活在得失里,活在成敗里,活在糾纏里。當我們的付出達不到我們內心所求的時候,那些委屈、不滿、痛苦也就隨之而來;當我們的所獲得到我們所求的時候,或者說我們的收獲按照我們的意愿發生了,我們會開心、喜悅、得意洋洋。這些都是我們內心當中真正的苦難,所以說《心經》里講的“度一切苦厄”,度什么?就是度自己內心當中的這些委屈、痛苦、折磨、不滿、失去、糾纏,也是度自己內心當中的那些喜出望外、得意洋洋、激動。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心地的清清凈凈、平平淡淡。平平淡淡才是我們人生真正的心態,平淡才是真諦。“五蘊皆空”,也就是說不要執著你認為的、你看到的、你想到的、你體會的任何東西。哪一樣東西都不永恒,《心經》里講“色即是空”,“色”包括什么?你看到的,你想到的,你感受到的,你觸摸到的任何的東西都不永恒。任何東西都是在“成住壞空”這個變化的過程當中,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一切都是成住壞空的一個經過。有“成”、有“住”、有“壞”、有“空”,它是一種循環,也是一種輪回。
零的狀態是一種最為簡單的心態,是一種生命的最佳狀態,或者說是一種心靈的最完美狀態。零的狀態里沒有得,也沒有失,沒有悲、也沒有喜,一悲一喜皆辛苦,一得一失皆眼塵。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成者不驕,敗者不餒。在零的狀態下,心的力量最強大,能夠讓自己的心態歸零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人生最強大的力量在哪兒?在內心的清凈里,在內心的陽光里,在內心的豁達里,在內心的看開、看淡里。不要去挑剔生活的是非得失,生活本來就酸辣苦甜咸五味雜陳。去找到一種快樂幸福的方法,去對待和化解這生活的煩惱和痛苦。要想活出生活的幸福和快樂,就要認識生活,包容生活的不圓滿,包容生活的缺憾。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