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源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熟悉的旋律和歌詞,讓思緒不禁又回到了幾十年前,那時的生活是簡單的,但卻是快樂的。尤其是學習,沒有多少任務和課外作業,父母也不太關注學習成績,關注的是放學早點回家干點家務活乃至農活。當然上下學也不用接送,唱著兒歌蹦蹦跳跳就到學校或回到家中了。
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啊吹向我們,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但這個節日離自己早已遠去,就連孩子也早過了這個年齡了。只是在這個時光節點,不經意間回想起了一些童年往事。那時雖然懵懂,但卻真正葆有一顆沒有負累的童心。雖然過兒童節很簡單,但卻很有儀式感,穿著白襯衫藍褲子黑布鞋,排著整齊的隊伍、打著鈴鼓走過街道村巷的場面,至今令人難忘。
太陽出來紅艷艷、紅艷艷,公社社員到田間、到田間喲。我也扛起小鋤頭,跟著爸爸學種田……那時候的生活,除了學習就是勞動,好像也挺忙也挺累,但都是身體上的,心靈和精神層面就簡單多了,不像現在的孩子幾乎完全被學習綁架了,苦于學業負重卻不能自拔。那時的六一前后,正值三夏大忙時節,跟著父母長輩收麥、碾麥、曬麥、種玉米是免不了的,也從那時起,才真正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愛惜糧食的習慣至今未變。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是那時孩子的必選作業。只要家里有活忙不過來,父母就會招呼孩子搭把手,齊心協力盡快完成。那時沒有什么特別的家庭教育,也都不懂什么專業的育兒和教育知識,父母只是在每日辛勞的潛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教育任務,還別說,效果不必現在專業精心教育的差。
竹子開花啰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當年的一首流行歌曲,讓人們都在關注國寶大熊貓的生存問題,也在學校學生的心田播下了愛護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種子。那時,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純樸的人們都是真摯地熱愛著祖國,在剛剛解決了自身溫飽問題的情況下也操心著國寶的口糧問題,更對國家發展和各項建設事業充滿信心。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媽媽已白發鬢鬢,過去的時光難忘懷、難忘懷,媽媽曾給我多少吻多少吻……那時候的孩子對父母還是很依戀的,也能感知到父母的辛勞和默默的關愛,總會在心底存留著感恩的情懷,至少不像現在孩子那樣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生活和家里的一切。幾十年后吟唱這首老歌,再想想白發蒼蒼的父母,更是感懷萬千。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童年的玩耍場地,不是在鄉村小道,就是在田野平疇或塬邊河灘,這種天然的接地氣,讓那個年代的孩子多了幾分粗獷與皮實,也斷然不會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他們聽著蛙叫蟲鳴,在希望的田野上摸爬滾打、慢慢長大,如今大多已成為家中頂梁柱和社會中堅,擔起了更多的責任,他們也為自己的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和良好的成長環境而默默付出。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簡單快樂的童年雖已遠去,但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間隙,有時也不妨童心未泯,做一些歡樂且充滿童趣的小游戲,活躍一下氣氛,調劑一下生活,當一次老頑童,來致敬逝去的美好的童年。
歷經半生浮華,歸來仍是少年。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