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小看因緣法,我們每天眼睛一睜開,就得面對因緣法,如果我們一輩子都無法明白因緣法,自然就會活在自己的想法中。
許多人以為剃頭出家,或避居山林,寺廟,或盤腿打坐,就叫“出世(間)”。其實不然,出世的意思是指息除憂苦,只要還沒斷苦的只能叫“入世”。
佛法所說的“世間”是指五陰(身心),為巴利與阿含圣典的共同用語。五陰生起的原因是愚癡、貪欲、瞋恚,若能三者斷盡,人在活著的時候就可以滅苦,像佛陀那樣還可以到處游化、利益眾生。
佛陀是以正覺、離貪導向斷苦。
那既然要離貪,是不是世人就不能賺更多的錢?不!離貪跟賺錢沒有關系,你如果有賺二萬的能力,你就應當認真地賺二萬,并且奉獻社會,善盡己責,何必為賺錢多煩惱呢?
生活“必要”的,不用省;內心“需要”的,則要少花,若能如此便沒有失落的問題了。況且能賺多些錢是對社會的貢獻,內心只要能少欲知足,也一樣是修行。這是佛教于世間的精神,特別是年輕人要切記!
不要以為遠離世間物質就是離貪,否則學習佛法就會變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2
師父要再度提醒大家善用因緣法的三個要點,那就是:
讓現實生活的困難更少。
讓生活更好。
遠離苦惱。
佛陀的弟子一定要努力地像盛開的向日葵,隨時朝向陽光。這叫作有方向,沒有目的。
努力不是為了達成愿望,而是為了利己利人。沒有愿望與期待,就沒有所謂的失敗或失落。
以信念為前導,盡己所能,在社會上發光發熱,為社會奉獻所長,造就社會良范,并且精進修行,導向于苦滅。這才是佛陀親教之世間、出世間皆能通達的利益。
3
世間是因緣生,千萬不要說是如夢如幻!
如果你滿腦子都是此種妄見,學習佛法就會越學越像社會的邊緣人,那就真的是如夢如幻,在社會上像一朵枯萎的花。
佛弟子眼睛要快,反應要敏捷,手腳要俐落,應該做社會的領航者,成為社會的菁英。而不是落在隊伍的后面,最后成為社會的負擔。
切記!佛法的將來在你們的手上。若你能像剛才講的那樣修,必定可以影響你的孩子乃至孫子。你在家庭中就是佛教的大德,要積極地幫助你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佛教徒,而不要說隨緣,我們佛教是講“隨正念、隨正見,行于正道”。
現在若因緣不好,就要隨正念、隨正見。
當自己被無理欺壓時,就要有教育眾生的慈悲心——自己清楚不是在起嗔心,而是要給對方制約,好讓頑固的眾生懂得踩“剎車”。如果面對這樣的事姑息養奸,就是沒盡到公義,反而會害了對方。
現實是因緣生,如果不導向正當的因緣,對年輕人會是一個極大的傷害,不正當的因緣必然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年輕人應當務實——不當的,不為;正當的,則要為。生活要認真、要努力,人生才會光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