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

10、青山處處埋忠骨
學習要點解析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澤東得知這個噩耗后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運回國內安葬的艱難地抉擇過程,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懷。
二、重點詞語背寫。(必考)
彭德懷?擬定(nǐ)?奔赴 參謀(móu)?瑞雪 鍛煉(練) 安葬 眷戀 特殊 尊重 簽字?黯然 馬革 平平安安 若有所思 情不自禁
三、重點認讀的詞語。(必考) 躊躇(chóu chú)
四、詞語理解。(重點)
1、擬定: 起草制定?2、喃喃:不停地小聲地說話。3、眷戀:非常留戀。4、躊躇:指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5、若有所思: 好像在思考著什么。6、情不自禁: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

五、重點語句理解。
通過部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的句子,體會毛澤東的內心世界。
1、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
從毛澤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這一動作描寫中,我們體會到了毛主席當時因失去兒子而極度悲痛的常人的情懷。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這一句描寫了毛主席得知噩耗后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從皺眉這一細微描寫中我們感受到毛主席內心的悲痛。也會聯想到毛岸英從小經歷坎坷,和父親聚少離多,是毛主席最心愛的長子,如今年紀輕輕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可以想象,作為父親的毛主席內心是多么痛苦啊!
3、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這一句描寫了毛主席面對是否將愛子遺骨運回祖國安葬這一問題時的動作和神態。我們從中體會到毛主席雖然滿懷著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情,但他同時還想到了千千萬萬的志愿軍烈士,想到自己作為領袖不能搞特殊,想到毛岸英的犧牲是為朝鮮人民做貢獻,毛岸英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所以最終選擇了讓愛子和志愿軍烈士一樣安葬在朝鮮。我們從這句中體會到是毛主席以國家為重,為革命不徇私情的偉人胸懷。

六、原句的背誦、默寫和意思的理解。(重點)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1)忠骨:指忠臣的遺骨,本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
(2)何須:指為什么要,含有“用不著,不用”的意思。
(3)馬革裹尸:就是用戰馬的皮把尸體包裹起來。
1、?句子原意: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2、這句話在本文中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于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里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毛澤東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將兒子葬于朝鮮,又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