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問:愛這個字怎么寫?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你接著問:愛是什么?說得清的人不算多了。最后你問:你體會過愛嗎?那持肯定答案的人就少了。
現如今,國與國之間講的是安全關系,人與人之間講的是利益關系。愛這個字眼對于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卻又陌生的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一樣。大家好像比任何時候都有愛的自由,以至于可以和素昧平生的人做出原來只有最親密的人之間才會有的行為。大家又好像比任何時候都缺少愛的自由,以至于可能需要價值千萬的房產證明來支撐這一種情感。
對于愛本身,狄更斯那句名言再合適不過: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其實,愛很簡單。人類之間的愛無非三種:親情之愛、友情之愛、愛情之愛。作為與生俱來的情感,愛之所以變得面目全非,就是因為它被社會所異化了。這社會可以是利益關系,也可以是權力關系。當然,愛的出現和存續不可能脫離物質基礎和社會關系。但是異化毫無疑問是不正常的。
《小婦人》是一本美好的書:文筆很美好,內容很美好,立意更是美好。它能讓讀者感受到拋開一切異化的真正的愛。這個愛的故事,有關親情、友情和愛情。于我而言,閱讀的體驗就是一次愛的教育。
《小婦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的一個貧民家庭。她的父親便是書中馬奇先生的原型。他是一位頗具學識的教育家,與文學家霍桑、梭羅等人關系非常密切。
路易莎在家庭中排行老二,為維持生活她不得不早早出去打工,也從事過許多職業。她就是小說主要人物----喬的原型,她像喬一樣喜歡文學創作,具有獨立自強的精神。從1861年開始,她先是創作了一系列驚險小說,作品深受讀者喜愛。這不僅為她賺取了豐富的稿酬,更是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1868年,在出版商的建議下,她著手寫一本女孩子的書,這就是令她一舉成名的傳世之作----《小婦人》。到1888年她去世時,高達100萬冊的發行量讓《小婦人》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名著。這次巨大成功后,她又寫成了一系列備受歡迎的小說。
這本書描寫的是馬奇太太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以她的四個女兒為主要人物。大女兒梅格美麗溫柔,向往一種富足的生活,小缺點是時不時會嫉妒富裕的同齡人。二女兒喬性格直率,像個男孩,喜歡看書并希望在創作上大展拳腳,小缺點是馬虎急躁。三女兒貝絲靦腆內向,喜歡彈琴,默默地為家人和需要幫助的人付出。四女兒艾米喜歡畫畫,講究儀表舉止,一心要做個淑女。
由于馬奇先生做隨軍牧師去了,所以馬奇太太在家中既是女兒們的母親又是引導她們克服自身缺陷走向心靈完善的導師。她們的鄰居勞倫斯先生和孫子勞里性格迥異,后來都成為他們家的好朋友,勞里最后還娶了艾米為妻子。梅格則嫁給了勞里的家庭教師約翰。而喬找尋幸福的路程最漫長,她與在紐約相識的教授巴爾先生走到了一起。最體貼善良的貝絲卻因病夭折了。
《小婦人》雖然描寫的是簡單、樸素的家庭生活和鄰里關系,但是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諒解、相互幫助、相互寬容的和諧關系,體現了人類真善美的本質。《小婦人》頌揚的是一種愛和犧牲的精神。
馬奇太太一家生活貧寒,卻去幫助更為貧窮的人家。為了給馬奇先生籌錢治病,喬賣掉了自己心愛的頭發。為了照看貧窮的赫梅爾家生病的孩子,貝絲染上了猩紅熱。這家人對金錢的態度也值得深思。馬奇太太坦言并不拒絕富足的生活,但她依然教導孩子們對金錢要取之有道。女兒們都在婚姻中選擇了愛情而非金錢。
《小婦人》還常被認為是一部成長小說。在看似瑣碎和平平無奇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一點點長大,一點點成熟,克服困難和自身的缺陷逐漸走向完美。
一開始,四位女孩的童真夢想可謂是天馬行空:梅格希望有一所漂亮宅子,喬一心想干一場轟轟烈烈的事業,艾米想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畫家,貝絲想永遠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夢想遭遇現實生活的挫折和打擊,女孩們都在經歷中獲得了啟迪。成長之路雖充滿了誘惑和歧途,人生目標也會搖擺,但是在馬奇太太的教育下,女孩們在錯誤中學習,在學習中領悟,終于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路。
馬奇太太對她們的教育往往是啟發性的、誘導性的,從來不是板起面孔大加申斥。比如,她允許孩子們徹底擺脫家務,瘋玩一周。在這一周內,孩子們都認識到生活不能只有玩樂,并在以后自覺主動地承擔起責任。
《小婦人》描寫的家庭是充滿愛的,他們與親朋鄰里的社會也是充滿愛的。無論大人孩子,都在愛中生活,都獲得了彌足珍貴的愛的教育。它展示了一曲人類認識自我,戰勝自我弱點,走向心靈完美的頌歌。
《小婦人》展示的世界既是現實的,又是理想的。尤其是在充滿矛盾與沖突的今天,我們更加向往此書中那淳樸的世外桃源般的社會。
《小婦人》給生活注入了一種生命的活力,鼓舞人們經受住磨難,到達理想的彼岸。希望人人都享受著愛,享受著愛的教育。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