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生有一個疑問,為什么每到暑假,語文老師布置暑假作業總有摘抄這一項。
大家覺得做摘抄或者做讀書筆記是費時費力,感覺摘抄一頁就可以上一節其他的課程了。而且一個暑假摘抄了那么多,開學寫作文水平還是沒有提高。因此很多學生對于此項任務總是敷衍得多。
01為什么讀書一定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摘抄呢?
我國著名的學者胡適先生在《怎樣讀書》這本書里,提到了讀書有四到:講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這本書里,提到最多的,就是要高抬讀者的貴手。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
讀書做摘抄,做札記等是讀書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胡適說:發表是吸收知識和思想的絕妙方法。吸收進來的知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是聽講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必須做一番手腳,或做提要,或做說明,或做討論,自己重新組織過,申敘過,用自己的語言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這就是手到的功用。
因此他說:沒有動手不勤快而能讀書的,沒有手不到而能成學者的。
那么對學生來講,從哪里進行摘抄呢?又怎么樣做摘抄呢?接下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02從哪里摘抄?
1、課本:可以摘抄課本里出現的好詞好句,好段等等。
2、作文書:可以摘抄別人作文里寫得好的段落,優美的詞句等等。
3、課外書:在讀書過程中,可以先把自己感覺比較好的段落,或者有意思的地方圈畫出來,讀完之后再把畫出來的地方摘抄到筆記本上,甚至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這一過程就是對所讀的書進行的一個回讀的過程。
4、網絡上:現在互聯網十分發達,也可以從網絡上尋找經典的文章閱讀。
5:生活里:從生活中記錄別人說過的經典的話,或者對你有觸動的語言。
03怎樣進行摘抄?
1、找一個專門的本子,做摘抄筆記。可以是專門的摘抄本,也可以是自己很喜歡的比較精致的本子。
2、摘抄時可以進行分類,比如小學生可以根據寫人,寫事,寫景,寫物等等不同寫作內容進行摘抄,也可以按照好詞,成語,名人名言,好段,好文章等等分類。
中學生可以按照主題進行摘抄,比如誠信、青春、態度、學習等等。
當然這個不是一定的,也可以自己隨機進行摘抄。
3、標明摘抄時間,作者、出處等信息。這樣在讀摘抄筆記時可以快速回想讀過的內容,也便于回找。
4、摘抄時注意字體工整,可以有創意地進行編排,但是字跡要工整,如果敷衍了事隨便抄幾個字,書寫潦草,錯別字頻出,這樣的摘抄純粹是浪費時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5、可以做一些美化,比如畫一些小插圖,貼一些小貼畫等等,這樣可以讓自己讀起來也賞心悅目。
6、摘抄之后一定要多讀,有些經典的都可以背下來。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我國近代教育家徐特立也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
當然對于學生來講,功利性的好處就是可以積累寫作素材,除了這個還可以增強記憶,擴大知識面等等。
所以想要學習好語文,一定要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邊讀書邊做筆記,做摘抄。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