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水暖、電氣、消防通風工藝和交底作者:建筑界一哥29幣965人已購查看
1、 本工程給水立干管采用薄壁不銹鋼給水管道,每層水表后的支管采用PB管道。≤DN100的不銹鋼管道采用環壓連接,>DN100的不銹鋼管道采用溝槽連接。PB管采用熱熔連接。
2、 不銹鋼管環壓連接:
2.1.用專用切割工具(割管器)按需要長度進行管道切割切口端面應與管材軸心線垂直,切割完畢后去除端口毛刺。
2.2.整形:管材切割后會造成管材變形,在安裝前應先用專用整形工具對管道整形處理,方便插管和避免插管時管材割傷密封圈。
2.3.標記劃線:用記號筆在管端作好插入長度的標記,保證管材的插入長度,避免造成脫管。
2.4.裝配:首先將密封圈套入管材中(注意不要割傷密封圈),然后再將管材插入管件內插到劃線部位,最后將密封圈完全裝入管材與管件的間隙內。
2.5.環壓:環壓工具鉗口的記號面與管件外端面一致時進行環壓,當上下模塊與環壓墊片接觸時卸壓,將工件與鉗頭相對旋轉≥15°再進行第二次環壓,環壓到位后穩壓≥3秒后再卸壓。
3、 不銹鋼管道溝槽連接
3.1.安裝機械、器具
開孔機、滾槽機、鋼管切割機、滾槽機尾架、扳手游標卡尺、水平儀、潤滑劑、木榔頭。
3.2.溝槽式管件
溝槽式管道直管段宜采用剛性接頭。在管段上每4~5個連續的剛性接頭間,應設置1個撓性接頭。
溝槽式管道直管與管件連接采用剛性接頭。對有溫度補償功能的彎管、折線型管道,應在其產生角變位的管段上采用撓性接頭。
3.3.管道溝槽式連接安裝原則
必須遵循先裝大口徑、主管、立管,后裝小口徑、支管的原則。安裝過程中不可跳裝、分級裝、必須按順序連續安裝、以免出現段與段之間連接困難,影響管路整體性能。
3.4.管道溝槽式連接的安裝工藝流程
安裝前準備→滾槽→檢查管端→檢查橡膠圈→安裝橡膠密封圈→連接管端和外殼→插螺栓→緊螺母
3.5.安裝前準備
材料準備:待裝管子(符合國家標準)、施工機具、安裝腳手架等。
按管路設計要求裝好待裝管子的支架、托架。
3.6.滾槽
用切管機將鋼管按所需長度切割、切口平整。切口處若有毛刺,用砂輪機打磨。打磨好后將需加工溝槽的鋼管架設在滾槽機和滾槽機尾架上。用水平儀調整滾槽機尾架、滾槽機、鋼管處于水平位置。再將鋼管端面與滾槽機下滾輪擋板端面貼緊,即鋼管與滾槽機下滾輪擋板端面成90°,啟動滾槽機電機,徐徐壓下千斤頂,使上壓輪均勻滾壓鋼管至預定的溝槽深度為止停機。
用游標卡尺、深度尺檢查溝槽的深度和寬度尺寸,確定符合標準要求。然后千斤頂卸荷,取出鋼管。
3.7.連接
檢查管端:溝槽的深度必須一致;管道從末端至溝槽的外部,必須無刻痕、凸起或滾輪印記,保證密封表面的光滑。
檢查溝槽件:慢慢松動螺栓但不取出,擺動半開的卡箍并取出膠圈,檢查橡膠密封圈是否損傷。
安裝橡膠密封圈:把橡膠密封圈放在管端上,保證密封圈凸緣不外伸管端,并在其凸緣和外側,均勻涂抹一層潤滑劑或硅潤滑劑。
連接管端和外殼:在管上滑動膠圈,確保無突出管端。把兩個管端集合在一起,在槽之間對準橡膠密封圈中心,調整成在同一中軸線上。向前轉動膠圈,覆蓋溝槽之間的縫隙與空位,橡膠密封圈部分不應延伸到任何一個槽中。然后,把上、下卡箍盡量打開到最大,把卡箍安裝至膠圈的外側,確保卡箍緊密地卡進溝槽內,用一個螺母和拆下的螺栓,在接頭螺孔位置,穿上螺栓并均勻輪換擰緊螺母,防止橡膠密封圈起皺。最后檢查確認接頭凸邊全圓周卡進兩管道的溝槽中。插入剩下的螺栓,使螺母容易上緊。保證螺栓頭進入外殼的凹凸中。輪流的上緊螺母,并在角螺栓與墊保持均勻的金屬與金屬接觸。上緊力矩應適中,嚴禁用大扳手上緊小螺栓,以免上緊力過大,螺栓受損傷,保證下一個剛性的結合。
4、 支吊架安裝:
立管支架(管卡):當樓層高度不大于5m時,每層必須安裝1個;當立管上無支管接出時,支架(管卡)安裝高度宜距地面1.2-1.6m。橫管吊架(托架):每一直線管段必須設置1個;直線管段上2個吊架(托架)間的距離不大于下表規定。
橫管吊架(托架)應設置在接頭(剛性接頭、撓性接頭,支管接頭)兩側和三通、四通、彎頭、異徑管等管件的上下游連接接頭的兩側。吊架(托架)與接頭的凈間距不宜小于150mm和大于300mm。
在管道系統中,應在下列位置設固定支架(吊架):
進水立管的底部。
立管接出支管的三通、四通、彎頭等部位。
立管因自由長度較長而需要支承立管重量的部位。
橫管接出支管與支管接頭、三通、四通、彎頭等管件連接的部位。
硬廣:建筑職業聯盟圈子,分享知名房企內部培訓資料,提供優秀建筑集團精剪案例,為建筑人升職加薪提供干貨資料。為你快速積累經驗,助力建筑人的職業成長!
圈子受頭條審核官方監管,享信譽保障,年續費1元永久有效!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